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占龙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瘤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介入
  • 1篇导管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脉瘤破裂出...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预后因素
  • 1篇塑形
  • 1篇破裂出血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网膜
  • 1篇微导管
  • 1篇下腔出血

机构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郭庆东
  • 2篇费舟
  • 2篇刘伟
  • 2篇李占龙
  • 2篇张磊
  • 1篇付洛安
  • 1篇马选鹏
  • 1篇张学析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7
2012年
随着诊断水平的大大提高、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段的进步,颅内许多部位的动脉瘤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但其应用时间短,到目前为止对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预后因素等,是人们争论的焦点[2]。本研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AN)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预后情况,旨在为临床AN破裂出血治疗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李占龙张磊马选鹏刘伟郭庆东费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预后因素蛛网膜下腔出血
微导管塑形技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被引量:3
2013年
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实验的结果显示,对同时具有手术和介入治疗指正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相对和绝对风险较开颅手术降低了22.6%和6.9%。而对于颁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柃塞治疗微导管易到位、
刘伟李占龙郭庆东付洛安张磊张学析费舟
关键词: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