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聚集性
  • 4篇疫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聚集性疫情
  • 3篇感染性
  • 3篇感染性腹泻
  • 3篇病毒
  • 2篇诺如病毒
  • 2篇其他感染性腹...
  • 2篇染病
  • 2篇聚集性分析
  • 2篇病原学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猩红热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伊蚊

机构

  • 9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云南西双版纳

作者

  • 9篇李萌
  • 6篇吕锡宏
  • 3篇高桂玲
  • 2篇张清慧
  • 2篇乔雪飞
  • 2篇孙中兴
  • 1篇郭晓芹
  • 1篇蒋露芳
  • 1篇李欣
  • 1篇黄锐
  • 1篇孔园园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上海市松江区2017-2022年白纹伊蚊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及时空聚集性特征,为伊蚊传播疾病的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和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6-10月上海市松江区17个街道(镇)的媒介伊蚊监测数据,对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MOI)进行描述分析,分别利用ArcGIS 10.8软件和SaTScan 10.1.2软件,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每年先升后降,7-8月达到峰值;年均密度前3位的区域为方松街道、泗泾镇和车墩镇;平均密度最高的生境类型为居民区。2022年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39,P=0.047),2018年广富林、岳阳和中山街道,2021年广富林、岳阳街道和洞泾镇,2022年岳阳、中山和永丰街道,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均存在局部聚集性;2018年存在白纹伊蚊密度聚集热点,热点为中山街道和车墩镇,2022年存在聚集热点,热点为中山街道、岳阳街道和车墩镇,时空扫描分析得出1个涉及方松、岳阳、永丰、中山街道和车墩镇的一类聚集区(对数似然比值为68.61,相对危险度为2.66,P<0.001)。结论松江区2017-2022年白纹伊蚊密度分布逐渐呈现向中心城区空间聚集的趋势,其中方松、岳阳、永丰、中山街道和车墩镇是白纹伊蚊局部聚集的主要热点区域。
叶独秋庞博文蒋露芳陶骏捷张驰李萌吕锡宏
关键词:白纹伊蚊空间自相关
2006-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及防控效果评价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了解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报告发病及血清感染免疫现状,评价控制效果,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2006-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乙肝的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对2014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松江区国家调查点数据进行乙肝感染情况的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累计报告乙肝6 339例,发病率为54.1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296.850,P=0.000),其中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7.35/10万,远低于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45.09/10万(χ~2=3 179.779,P=0.000),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487.127,P=0.000;χ_(趋势)~2=42.415,P=0.000)。乙肝报告发病率35~岁年龄组最高,40岁之前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χ_(趋势)~2=1 388.621,P=0.000),之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χ_(趋势)~2=493.030,P=0.000)。20~54岁为乙肝的高发年龄。男性发病率(77.79/10万)高于女性(28.95/10万),其中急性、慢性乙肝和乙肝未分类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1~29岁常住人口血清学调查人群HBs Ag阳性率为0.47%,anti-HBs阳性率为58.60%。明确乙肝疫苗接种182人,接种率为84.65%,其中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调查人群性别间乙肝感染免疫标记物阳性率及疫苗接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岁以下未检出HBs Ag阳性。1~岁组anti-HBs阳性率分别高于5~岁组(χ~2=17.038,P=0.000)和15~29岁组(χ~2=5.502,P=0.019),而后两个年龄组anti-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5,P=0.092)。anti-HBc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结论 2006-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乙肝防控效果较好,特别是免疫规划乙肝疫苗覆盖人群效果显著。
张清慧李萌孔园园黄锐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免疫标记物疫苗接种率
上海市松江区蝇类防治及肠道传染病现状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松江区蝇类防治状况及肠道传染病现状,为控制蝇类密度、杀虫剂抗性及减少肠道传染病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笼诱法捕捉蝇类后鉴别蝇种并记录蝇类密度;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目测法调查蝇类侵害情况;根据不同年度、月份整理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结果2016—2021年松江区构成比前3位的蝇种为棕尾别麻蝇(30.62%)、丝光绿蝇(15.78%)、家蝇(11.92%);不同生境的蝇类密度无统计学差异(F=1.82,P>0.05),不同月份的蝇类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F=13.36,P<0.05);家蝇针对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分别为低抗、高抗、高抗;建筑拆迁工地、农贸市场、餐饮店成蝇侵害率较高;乙、丙类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不同年度(χ^(2)=5631,P<0.05)、不同月份(χ^(2)=3554.11,P<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松江区蝇类防治现状良好,但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较高的抗药性仍值得关注。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期,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方法控制重点区域蝇类密度,减少肠道传染病通过蝇类传播的概率。
张驰庞博文陶骏捷韩宁冯杰李萌沈勇权张永德
关键词:蝇类密度抗药性肠道传染病
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和空间自相关性,为制定猩红热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模块获取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疫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2 0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67/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双峰表现,4—6月的春季高峰(785例,37.70%)和11—次年1月(847例,40.68%)的冬季高峰;男性报告病例1 239例(59.1%),女性843例(40.49%),男女性别比1.47∶1;发病年龄中位数6岁,最大39岁,最小10个月,集中在3~<10岁儿童(占91.45%);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99.81%)。2016—2020年松江区猩红热病例数全局Moran’s I指数依次为0.538、0.546、0.540、0.416和0.597(均P<0.05),提示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九亭镇,与累计报告病例分布一致;“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新浜镇、泖港镇和石湖荡镇。结论 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在人群、季节和空间分布上有显著聚集性,今后应在猩红热高发季节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的传染病监测工作,落实健康宣教工作,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扩散,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
高桂玲吕锡宏孙中兴王超李萌
关键词:猩红热传染病空间聚集性
2018-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对上海市松江区2018—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开展时空聚集性分析,为科学防控肠道传染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资料,使用ArcMAP 10.7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SaTScan 10.1.2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8—2022年,松江区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996例,年均发病率为29.26/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24∶1,以0~4岁年龄组(44.91%)最多见,职业以散居儿童(42.36%)、学生(9.91%)、托幼儿童(8.98%)为主。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1年松江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呈现正相关性。发病热点区集中于松江区主城区的方松街道、岳阳街道、中山街道、永丰街道。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三个时空聚集区:一类聚集区位于主城区的四个街道(RR=4.06,LRR=515.06,P<0.05),二类聚集区位于东北部的2个街镇(RR=2.59,LRR=12.04,P<0.05),三类聚集区位于主城区及西北部的4个街镇(RR=2.65,LRR=11.51,P<0.05)。结论2018—2022年,松江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应在流行季前在聚集区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
李萌冯杰韩宁吕锡宏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8年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年松江区共发生16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与1起暴发疫情,涉及病例254例,总罹患率1.56%。疫情集中于11月(64.71%)及10月(17.64%),疫情场所以小学(41.18%)、幼儿园(35.29%)为主。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0.31%)、腹泻(44.49%)、腹痛(25.59%)、发热(15.35%)。17起疫情均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疫情主动报告率为94.12%,首发病例发病-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趋势(rs=0.611,P<0.05)。结论2018年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均发生于集体单位,高发季节为秋冬季,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为主,优势病原型别为诺如病毒GⅡ型。及时发现、报告与正确处置是防控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
李萌高桂玲张清慧韩宁郭晓芹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
2016年-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松江区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集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中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病原学特征。结果上海市松江区2016年-202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678起,呈逐年下降趋势,占同期总报告病例的16.05%;除2020年外,其余4年疫情报告高峰为5月-7月和10月-12月;手足口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69.17%),其次在家庭(18.44%)和学校(12.39%);托幼儿童是高发人群;方松、九亭和泗泾属于聚集性疫情高发地区;病原呈多种肠道病毒基因型并存,且CV-A6和CV-A16交替作为优势毒株;首发病例发病-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发病人数呈正相关(r=0.514、0.153,P<0.05)。结论托幼机构是松江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主要场所,卫生相关部门应在高峰期来临前强化私立幼儿园督导,针对重点区域和托幼儿童做好手足口病监控,及时发现、报告与正确处置是防控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关键。
韩宁吕锡宏李萌王超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学特征
2017—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病毒基因型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2017—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松江区2017—2019年69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相关样本,用针对诺如病毒ORF1和ORF2连接区进行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诺如病毒基因测序及型别鉴定。结果2017—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腹泻疫情69起,共检测1767份样本:619份病例样本(诺如病毒阳性率19.9%),343份从业人员样本(诺如病毒阳性率1.1%),505份环境样本(诺如病毒阳性率0.5%)和300份食品样本(未检出)。测序获得141株基因序列,基因型别分析显示2017年和2018年主要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基因型别为GII.P16-GII.2(50.98%,26/51),而2019年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基因型别中GII.P16-GII.2(13.73%,7/51)和GII.Pe-GII.4(9.80%,5/51)较多。结论引起上海市松江区2017—2019年诺如病毒感染的69起腹泻疫情病毒主要的基因型别为GII.P16-GII.2,呈明显的春、秋冬季高峰,且幼儿园及学校的事件较多。
乔雪飞刘玲吴健灏李萌俞佳莉李欣吕锡宏吴佳瑾
关键词:腹泻基因型诺如病毒
2017—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了解2017—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制订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资料,自上海市松江区聚集性疫情信息系统收集聚集性及暴发疫情资料,自上海市腹泻病综合监测系统收集病原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6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56/10万,各年发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072,P<0.01);病例以<5岁(55.90%)和20~<40岁(14.97%)年龄组最为多见,总性别比为1.25∶1;发病呈现双峰分布,主高峰为12月—次年3月,次高峰为8—9月。各街镇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于方松街道(22.72%)、岳阳街道(9.71%)和永丰街道(9.11%)。全区共报告聚集性疫情79起,暴发疫情14起,诺如病毒为最常见的病原体,11—12月为疫情高峰,主要发生于幼儿园(48.61%)和小学(23.61%)。成人腹泻病综合监测中共监测病例6757例,开展病原监测者879例,检出阳性病例355例。5—9月以细菌性感染为主,以副溶血性弧菌和弯曲菌最为常见;10月—次年4月以病毒性感染为主,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最为常见。结论2017—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散居儿童与青壮年为其他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夏季细菌感染高峰与冬季病毒感染高峰明显,应在不同季节对高发人群与聚集性疫情高发场所采取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李萌乔雪飞吕锡宏孙中兴高桂玲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聚集性疫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