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瑛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图像
  • 3篇DMD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图像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人工神经
  • 2篇人工神经网络
  • 2篇网络
  • 2篇工神经网络
  • 2篇罕见病
  • 2篇人工神经网
  • 1篇性能比较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 1篇无创检测
  • 1篇向量
  • 1篇向量机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上海杉达学院

作者

  • 3篇章鸣嬛
  • 3篇马军山
  • 3篇陈瑛
  • 3篇沈瑛

传媒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光学技术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对罕见病DMD的MRI进行分类识别被引量:1
2016年
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严重的儿童腿部神经肌肉罕见病。传统的诊断和检测方案一般为有创手段,会带给患儿极大的痛苦。基于受试者的磁共振图像(MRI),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手段探索了有效的无创检测方法。实验分别选用sym4和db4两种小波基函数,对患儿组和健康对照组的MRI进行三种尺度的小波分解,从所得的分解图像中提取12个纹理特征参数,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对图像参数进行分类识别。结果显示:在受试者的两类MRI加权图像(T1和T2)中,T1图像能更好地区分患儿与健康儿童;利用db4函数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其效果略优于sym4函数,且在三种小波分解尺度中,以二层分解最优;利用ANN算法对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高达98.5%、97.3%和97.9%。该处理方法有望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作为DMD疾病无创检测的尝试探索。
章鸣嬛陈瑛沈瑛马军山
关键词:磁共振图像计算机辅助检测小波变换人工神经网络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神经肌肉罕见病DMD进行分类预测被引量:9
2016年
为早期诊断和检测神经肌肉罕见病——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MD),设计了一组分类预测试验.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DM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磁共振图像(MRI)进行小波分解;其次,从所得的分解图像中提取出若干纹理特征参数并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再基于这些纹理特征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对试验图像进行分类预测.试验结果显示,若选择适当的小波分解尺度、分类器核函数和相关参数组合,则MRI图像的分类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可达96.9%,97.3%和97.1%.该处理方法有望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作为DMD罕见病无创检测的尝试探索.
章鸣嬛陈瑛沈瑛马军山
关键词:无创检测磁共振图像
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性能比较及其在DMD疾病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对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这两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分别利用两种算法对神经肌肉罕见病DMD的磁共振图像(MRI)数据进行建模、分类预测.经对比后得出结论:两种算法结果均表明,DMD的两类MRI(T1和T2)中,T1更具特征性,故此类患者的MRI检查可仅进行T1扫描;若能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则两种算法模型均具有极好的分类预测效果,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高达98.5%,97.3%,97.9%和96.9%,97.3%,97.1%;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DMD患者的MRI进行分析处理可作为该病无创检测的技术探索,有望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章鸣嬛陈瑛沈瑛马军山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磁共振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