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宏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被引量:4
- 2021年
-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时代环境变化而提出的教育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通过挖掘各学科教育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不同课程联动效应,建立全程、全员、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意义非同凡响。我们需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高素质人才。
- 葛宏伟张万军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思政课程价值意蕴
- 卓越职教师资“六·三”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进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江苏理工学院构建了卓越职教师资"六·三"培养体系,即"三特"逐层递进的办学理念、"三性"和谐统一的培养原则、"三能"兼具的卓越职教师资、"三证书"缺一不可的毕业制度、校企校"三元"协同育人的培养路径、"三基地"有力支撑的环境条件。"六·三"培养体系实施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形成一批优质的职教师资教学资源与成果。
- 葛宏伟王志华
- 关键词:师范教育现代职教
- 应用型本科高校“四结合”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实习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培养计划中必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章以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四结合”的企业实习模式,即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实习与产学研相结合、实习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认为“四结合”实习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学生就业质量,也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 葛宏伟郑纯智
- 关键词:现代职教应用型本科高校
- 江苏与山东“中本衔接”项目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对"中本衔接"项目的含义与特点进行了简单概括,比较分析了江苏与山东"中本衔接"项目规模的差异以及专门针对该项目从招生到课程体系建设再到转段等方面管理政策的异同。结果表明,江苏"中本衔接"项目的规模要远远大于山东,在政策上江苏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而山东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两省有必要在该项目的管理方式上相互借鉴,以更好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 王志华董存田葛宏伟
- 关键词:中职本科衔接
- 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对江苏省自2012年起实施的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概括总结: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机制不断完善、中高职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重构、转段考核方案设计渐趋合理、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增强。提出了分段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原因分析,从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协同育人、强化过程监控、实施分型培养、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创新职教教师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葛宏伟吴济慧王志华胡维芳王新国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 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教学质量管理问题探究——以常州地区“中本衔接”项目为例被引量:6
- 2015年
- 2014年,常州地区3所本科高校牵头的"中本衔接"试点项目达到9个,合作中职学校4所,合作专业12个,招生规模425人次。试点项目在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有序进行,合作双方修订了面向职业需求的"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了技术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转段条件,提出了更加注重过程的人才培养考核与评价机制,制定了《试点项目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文件,对试点项目教学质量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 高丽娟王晓跃葛宏伟沈燕
-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教学质量管理
- 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的实践与启示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文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对其承担的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的类型、招生数量与质量等概况进行了介绍,对试点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试点项目在协作机制建设、培养目标设定、转段条件安排、学业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可以为更好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 王志华葛宏伟雷卫宁
- 关键词: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怠倦问题探究被引量:3
- 2020年
-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学管理人员之所以会产生职业倦怠情绪,与其工作的学校层面的大环境、教学管理工作本身的特点、教学管理人员的性格与知识能力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为达到缓解直至消除职业倦怠的最终目的,既需要高校的积极作为,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发展,从学校制度设计上给予其必要的保障;又需要教育管理人员个人积极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自觉适应新时代变化对于教学管理岗位的新要求。
- 葛宏伟杨新春
-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