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云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面污染分析
- 2011年
- 为研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不同膜组件结构形式的膜面污染成分和膜面污染的形成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RF分析对膜面污染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膜污染主要发生在表层,无机盐、胞外聚合物、微生物细胞和污泥絮体吸附并沉积在膜表面,共同形成粘附性强的滤饼层;无机盐和微生物细菌(丝状菌)形成整体架构;胞外聚合物起到黏合、填充的作用;多糖和蛋白质是膜表面有机污染的主要成分.膜污染会导致较高的工作膜压力,而较高的膜压力会破坏膜丝内部架构.
- 艾翠玲林欣欣蔡丽云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
- 膜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被引量:2
- 2010年
-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目前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膜污染。在过去的几年中,关于膜污染的文章大量出现,它们详细阐述了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并对减缓膜污染的措施进行了论述。本文是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膜污染的形成原因并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减缓膜污染的方案提出优化设计。
- 朱庆斌叶群辉蔡丽云
- 关键词:膜污染优化设计
- 红斑顠体虫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生长情况以及红斑顠体虫对污泥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斑顠体虫的培养温度应该保持在20℃以上。在低污泥负荷(F/M)(<0.4mg/(mg.d))下,红斑顠体虫均能大量出现。(2)当温度大于20℃、红斑顠体虫处于生长期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3.0g/L时,红斑顠体虫出现的最大密度会达到环境容量。(3)红斑顠体虫的生长大致符合分批培养下的细菌生长曲线模型。(4)为了保证红斑顠体虫的长期稳定生长,应逐步、少量添加污泥,控制其密度低于环境容量,从而有利于红斑顠体虫的长期稳定存在。(5)污泥好氧消化时,红斑顠体虫仍能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生长繁殖。
- 艾翠玲蔡丽云
- 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泥减量化
-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比较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方法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中,物理方法中的热提法较为简便易行,适当的振荡频率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超声波法(30 W-6 min)是可行的提取方法,硫酸法、EDTA法和甲醛-NaOH法联用可以用于活性污泥提取EPS,其中甲醛-NaOH法的EPS提取量较高,可以用透析3 d后的测定值代表其提取值;污泥混合液EPS中蛋白质和多糖的比值对膜污染的影响很大,其比值下降会导致污泥絮体疏水性能下降、沉降性能变差,使絮体与水更难分离,最终加快膜污染的速率;蛋白质为膜表面污染首要控制物质,它易在膜面沉积、累积和固定,可填充膜面污染物间的微小间隙,从而降低膜表面滤饼层的渗透性能。
- 艾翠玲林欣欣蔡丽云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
- 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实现红斑顠体虫捕食污泥减量化,对不同条件下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随初始MLSS及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MLSS越高,污泥减量速率越大。污泥减量速率随红斑顠体虫密度变化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红斑顠体虫的密度增长率出现下降时,污泥减量速率也呈下降趋势。采用间歇曝气(12 h曝气,12 h停曝)方式,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会显著下降。在污泥好氧消化时,红斑顠体虫能捕食污泥中的有机碎片和细菌,达到污泥稳定化的指标要求。
- 艾翠玲蔡丽云
- 关键词:污泥减量生物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