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璐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营养级
  • 2篇食物
  • 2篇食物来源
  • 2篇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1篇洞穴
  • 1篇洞穴动物
  • 1篇织金洞
  • 1篇食源
  • 1篇陆生
  • 1篇陆生动物
  • 1篇贡献率

机构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徐承香
  • 2篇赵璐
  • 1篇黎道洪
  • 1篇吴永英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贵州织金洞动物食物来源与营养级被引量:5
2017年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织金洞有光带动物及其有机碳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探讨有机碳源对洞穴动物的贡献率和洞穴动物的营养级。结果表明:植物δ^(13)C变化范围为(-43.46±0.06)‰^(-37.54±0.03)‰、δ^(15)N为(0.71±0.01)‰^(2.38±0.00)‰,土壤有机质δ^(13)C均值为(-24.99±0.01)‰,不在植物δ^(13)C的变化区间,说明该洞植被对土壤有机质(SOM)的贡献较小,δ^(15)N为(3.93±0.03)‰,较洞外土壤有机质δ^(15)N低;Iso Source软件计算6种有机碳源对洞穴动物的食源贡献率得出,土壤有机质对洞穴动物(除大蚊Tipula sp.和闪夜蛾Sypna sp.外)的食源贡献率均超过60%,高于植物,说明土壤有机质是洞穴生态系统的主要食源;根据营养级的计算公式得出,该生态系统由3个营养级构成;土壤有机质为第一营养级,裸灶螽(Diestrammena sp.)、粗糙鼠妇(Pocellio scaber)、角囊马陆(Camberlinius sp.)、平顶巴蜗牛(Bradybaena strictotaenia)、长踦盲蛛(Phalangiidae sp.)、栅蛛(Hahnia sp.)等为第二营养级,果蝇(Drosophila sp.)、上野行步甲(Uenotrechus sp.)、大部分蜘蛛类群为第三营养级。
赵璐徐承香黎道洪晏翰林
关键词:营养级稳定同位素织金洞
贵州荔波玉屏洞穴陆生动物食物来源及营养级被引量:1
2021年
洞穴是"极端地下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地,为了揭示洞穴陆生动物的食物来源以及营养级关系,本文于2016年10月对贵州荔波玉屏镇的3个代表性洞穴内的陆生动物进行调查,应用^(13)C和^(15)N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洞内陆生动物和基础碳源的δ^(13)C、δ^(15)N值变化特征,探究了各动物类群的营养级位置以及不同的基础碳源对动物的食物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洞穴植物的δ^(13)C值范围为–38.25‰±0.95‰至–29.44‰±0.49‰,土壤有机质δ^(13)C值范围为–32.73‰±0.03‰至–24.68‰±0.41‰,大部分不在洞穴植物的δ^(13)C变化范围内。洞穴动物δ^(13)C、δ^(15)N值范围分别为–34.22‰±0.39‰至–14.83‰±0.78‰、1.86‰±0.20‰至16.43‰±0.05‰,表现出较大的种(或类群)间差异。Iso Source软件估算结果表明,洞穴土壤有机质对78.3%动物类群的食物源的贡献率高于植物。荔波玉屏洞穴消费者的营养级范围为1.01–5.32,其中,巨蚓科、螺类、潮虫科、马陆、大蚊科、夜蛾科主要处于第2营养层次;蚰蜒科、蚁蛉科(幼虫)、蝙蝠处于第3营养层次;蜚蠊科处于第2–3营养层次;驼螽科、蠼螋科处于第2–4营养层次;蜘蛛处于第2–5营养层次,跨3个营养级。综上认为,洞穴土壤有机质是洞穴消费者的主要食物基础。大部分同一类群的动物在洞穴中所处的营养级位置较稳定,少部分同属于一个类群的动物在不同洞穴或同一洞穴不同光带所处的营养级位置有差异。
徐承香赵璐杜维锋张思强吴永英周非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级洞穴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