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荣
- 作品数:19 被引量:28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面向生态监管的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构建框架被引量:18
- 2020年
- 从生态监管对生态质量评价的需求角度梳理了我国生态监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我国构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必要性,并从网络建设目的、原则、空间布局、监测内容和工作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建思路,最后指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点任务,即开展生态质量综合观测站建设并进行生态功能相关监测和评估研究,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样地系统建设并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监测,从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提高自然生态用地利用效率出发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尝试,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与预警体系。
- 陈善荣董贵华于洋刘海江温倩倩陆泗进罗海江
- 关键词:生态质量生态监测
- 精准科学分类 促进重点单位环境监管更加完善被引量:2
- 2022年
-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重点排污单位等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分类、筛选和管理要求。制定实施该办法,将更好满足环境监管需求,促进完善重点单位环境监管机制,推动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 陈善荣
- 关键词:环境监管污染防治
- “十三五”期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被引量:32
- 2021年
-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监测结果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2020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比“十二五”末期上升5.8个百分点;地表水总体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7.4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下降9.0个百分点;酸雨污染程度减轻,海洋等环境要素质量稳中向好。但与此同时,后续改善难度加大,全国仍有4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超标,4.8%的国土面积发生酸雨,辽河和海河流域仍是轻度污染,部分河流污染较重,地下水以IV类水质为主,农村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近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县域生态质量为较差和差。总体来看,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还有较大差距。逐年上升的能源消费总量和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增加了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的压力。
- 张凤英周密李一龙林兰钰马广文何立环陈善荣
-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空气地表水
- 以生态环境监测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19
- 2018年
-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以生态环境监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共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入手,指出应全面理解和领会党中央对生态环境的决策部署,提出深入理解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监测的关系、以中央生态环境监测决策部署为指引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思路。
- 陈善荣胡金朝吴宇欣
-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 2016-2019年长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45
- 2020年
- 为掌握"十三五"以来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2016-2019年长江流域615个可比断面监测数据,从流域主要污染特征、主要超标指标浓度时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6-2019年,长江流域水质总体好转.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7. 2百分点,劣Ⅴ类下降2. 8百分点.TP、NH3-N和COD是长江流域的主要超标指标,2019年三者的浓度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28. 3%、35. 0%和8. 0%;从流域不同级别河流来看,三者浓度在干流均为最低;从干流来看,三者浓度较高的断面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TP和COD污染主要来自面源,NH3-N主要来自点源.研究期间,TP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贡献最大,其断面超标率一直排在首位.针对流域水质分布特征,建议继续加强流域内TP防控,重点加强中游污染治理;同时,优化流域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 陈善荣何立环张凤英马广文林兰钰
-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质污染特征
- 生态环境部直属机关摄影展优秀作品展示
- 2023年
- 张丹杨新利陈善荣
- “十四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研究被引量:18
- 2021年
- 介绍了国内外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了现行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在体制机制、技术体系、应用支撑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期间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十四五”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根据环境管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构建了包括村庄、区域和流域3个层次及涵盖空气、地表水、饮用水、土壤、生态、污染点源和面源等监测内容的“十四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 周冏陈善荣罗海江温倩倩
- 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被引量:36
- 2020年
- 为掌握长江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开展1981-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特征研究.系统总结了39年间长江干流地表水环境监测情况,以CODMn、NH3-N和TP为研究因子,探讨了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同时,选取有连续监测结果的断面,分析了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断面近40年来的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9年,我国水环境监测迅速发展,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在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和水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长江干流地表水水质总体相对较好,上游水质好于中下游,上游水体中ρ(CODMn)、ρ(NH3-N)和ρ(TP)均低于中下游.(3)1981-2005年各江段ρ(CODMn)和ρ(NH3-N)年均值变化特征不同,在2006年之后大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4)2006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呈好转态势,水体中ρ(CODMn)、ρ(NH3-N)和ρ(TP)均呈逐年下降趋势.(5)近年来,长江干流断面中TP的污染程度高于CODMn和NH3-N,应引起重视.研究显示,政府的相关管理措施对长江干流水质改善具有正面推动作用,极大改善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也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的进一步好转.
- 陈善荣何立环林兰钰方德昆张凤英
- 关键词:长江地表水环境污染因子
- 科学谋划“十四五”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被引量:41
- 2019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然而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仍存在差距。笔者深入研究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建议。针对空气、地表水、土壤、生态、声等要素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分别提出网络布局及点位优化的原则,强调应通过理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运行机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监测新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强化监测装备自主研发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相关保障。
- 陈善荣陈传忠
-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
- 长江经济带工业来源危险废物污染与处理特征分析及监管对策建议被引量:3
- 2019年
- 依据2017年环境统计数据,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危险废物的污染及处理特征:长江经济带危废产生量较大的省份是江苏、浙江、云南、湖南和四川;危废种类主要是来源于化工、钢铁、有色和造纸行业的废酸、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废碱和焚烧处置残渣;各地对危废的处理情况各有优劣。根据以上特征,提出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管和调度,针对特定行业和危废种类,建议出台最佳可行的处理技术,建立区域之间危废管理大平台,促进区域危废处理优势互补和均衡发展,挖掘企业自行处理能力,减轻危废集中处理压力。
- 董广霞陈善荣赵银慧吕卓李曼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工业危险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