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超

作品数:4 被引量:9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玉米
  • 2篇根系
  • 2篇春玉
  • 2篇春玉米
  • 1篇氮效率
  • 1篇玉米品种
  • 1篇玉米杂交
  • 1篇玉米杂交种
  • 1篇育成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 1篇施用
  • 1篇施用技术
  • 1篇品种更替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种肥
  • 1篇种植密度
  • 1篇苗期
  • 1篇苗期生长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陈晓超
  • 3篇米国华
  • 2篇李前
  • 2篇陈延玲
  • 2篇陈范骏
  • 1篇袁力行
  • 1篇杨晓光
  • 1篇吕硕
  • 1篇张永杰
  • 1篇赵锦
  • 1篇吴秋平
  • 1篇刘志娟
  • 1篇慕臣英
  • 1篇李克南
  • 1篇张洁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和品种更替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被引量:47
2013年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50 a中国东北地区正经历着一次显著的增温过程,年平均气温每10a增加0.38℃。明确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对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利用通过参数调试与验证后的APSIM-Maize模型,对吉林梨树县春玉米的产量潜力进行模拟分析,解析了不同年代育成的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了气候变化对春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以及品种对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假设1961-2010年种植的玉米品种不改变,种植20世纪60年代的农家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7 879 kg/hm^2,种植7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1 482 kg/hm^2,种植8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2 148 kg/hm^2,种植9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3 400 kg/hm^2,种植2000年以后育成的玉米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4 139 kg/hm^2,随玉米品种育成年代的后移而增大;1961-2010年随着新品种的育成而不断更替品种时,产量潜力50 a平均值为11 537 kg/hm^2。在栽培管理措施不改变的条件下,1961-2010年种植同一品种,产量潜力呈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表现出负效应,减产率在22%~26%,生育阶段内日照时数的下降是产量潜力下降的主要气候因素;当品种不断更替时,玉米的产量潜力呈上升的趋势,新品种的增产贡献率为46.1%~79.0%,品种的改良对气候变化的负效应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新玉米品种从开花到成熟生育阶段天数延长,成熟期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增大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吕硕杨晓光赵锦刘志娟李克南慕臣英陈晓超陈范骏米国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春玉米
我国不同年代育成的玉米杂交种氮效率比较研究
陈晓超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氮效率根系光合作用
基肥、种肥施用技术对东北春玉米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基肥、基肥与种肥分施、基肥与种肥混施以及基肥、种肥施用位置等处理方式,研究基肥、种肥施用技术对玉米早期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一次性施肥条件下,FP1-5-8处理(基肥施用位置在种子侧方5 cm,下方8 cm)的产量比FP1-5-5处理(基肥施用位置在种子侧方5 cm,下方5 cm)提高8.0%,在玉米苗期具有一定的优势。4种不同基肥种类磷酸二铵(DAP)、磷酸一铵(MAP)、硝酸磷(NPF)、硫酸铵+过磷酸钙(AS+MCP)综合壮苗效果和产量效应来看,磷酸二铵(DAP)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根系生长在苗期表现出明显优势,DAP>AS+MCP>MAP>NPF。基肥与种肥混施(B-S-Mix)处理的产量和苗期植株生长与基肥与种肥分施(B-S-Split)处理相比均有一定幅度提高,将种肥施用在种子侧方5 cm、下方5 cm的位置更为合适,且壮苗效果更明显。
李前陈延玲陈晓超张洁米国华
关键词:春玉米基肥种肥施用技术
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的根系生长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被引量:36
2012年
根系形态和分布对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有重要影响。增加耐密性是现代玉米(Zea may L.)育种的主要方向,而耐密性与根系的关系尚了解不多。本文以70年代主推的2个不耐密型品种(中单2号与丹玉13)和2个当代耐密型现代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为材料,将田间试验和室内水培试验相结合,在3个密度水平下,研究了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的根系差异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耐密型品种的根系要小于不耐密的老品种。不同耐密性品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0—40 cm。随着密度的增加,根显著变小、变细。密度主要降低0—20 cm土层中的根系生长,对深层根系影响较小。先玉335和中单2的根系长度对密度的反应较弱,郑单958和丹玉13较强。这说明先玉335主要依靠其小根系适应高密度,而郑单958既依靠较小的根系,同时依靠较高的根系反应性适应高密度。
陈延玲吴秋平陈晓超陈范骏张永杰李前袁力行米国华
关键词:玉米基因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