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兵兵
-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抚育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8年
-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林下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特殊,抚育措施有限,以往对抚育后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的研究也多是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探讨,从功能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黄土高原抚育和未抚育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功能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的差异。结果显示:(1)抚育林下土壤温度、湿度、盐分以及散射光立地系数(ISF)显著提高;(2)抚育林草本层的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叶片厚度(Lth)显著大于未抚育林,比叶面积(SLA)显著小于未抚育林;灌木层Lth显著大于未抚育林;(3)一元功能多样性指数中,抚育林草本层LA、SLA和Lth的功能丰富度指数(FRci)显著大于未抚育林,SLA和LDMC的功能均匀度指数(FRO)显著小于未抚育林;灌木层SLA的功能离散度指数(FDvar)和Lth的FRci显著大于未抚育林;(4)多元功能多样性指数中,抚育林草本层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显著大于未抚育林,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和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显著小于未抚育林;抚育林灌木层FEve显著大于未抚育林。研究结果暗示了黄土高原进行林下卫生伐这种抚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林下的环境条件,对林下草本层影响较大,但对灌木层影响效果较小,适当提高抚育力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林下植被的功能多样性。
- 原志坚王孝安王丽娟韩兵兵李静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抚育黄土高原
- 抚育对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林下植被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2015年3月旬邑县林业局开展了人工林抚育项目,对清水沟管护区内的人工林进行抚育,主要措施是卫生伐。为了探讨抚育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本文以此抚育项目为研究基础,对黄土高原45 a人工油松林的抚育区和未抚育区进行研究,分析抚育1.5 a后人工油松林林下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的科学抚育提供理论依据及为抚育后长期动态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抚育区和未抚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分别为59种和49种。抚育区和未抚育区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86 0、2.069 6、0.734 4和0.777 9、2.028 6、0.712 3,无显著差异(P>0.05);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13 6、1.543 4、0.755 8和0.660 6、1.328 7、0.805 3,仅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P<0.05)。(2)抚育后,林下灌木层的盖度从74.16%下降到22.8%,草本层盖度由12.11%增加到33.8%;草本层密度由57 125 plant?hm^(-2)增加到155 595 plant?hm^(-2),灌木层密度由13 620 plant?hm^(-2)下降到12 780 plant?hm^(-2);灌木层生物量由1 377.62 kg?hm^(-2)减少到324.87kg?hm^(-2);草本层生物量由138.87 kg?hm^(-2)增加到371.69 kg?hm^(-2)。(3)抚育后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个器官和物种中的分配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抚育后灌木层和草本层一些喜光或喜温暖湿润环境的物种的生物量贡献率增加;灌木层地下部分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由0.86增加到1.62;而草本层与之相反,由1.43下降到0.92。从总体上看,人工抚育措施虽然降低了灌木层的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但是有助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密度和盖度的增加。这些试验结果说明抚育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影响短期内主要表现在草本层植物上,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小。
- 王丽娟王孝安原志坚韩兵兵李静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林下植被抚育油松
- 黄土高原灌丛对人工油松幼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为探讨灌丛对人工油松幼树生长的影响,以黄土高原灌丛边缘、灌丛中和砍伐释放区3种生境中的9年生同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幼树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工油松幼树的冠形特征以及当年主干、枝条和针叶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人工油松幼树的株高在灌丛边缘、灌丛中和砍伐释放区间差异不显著,冠幅、树冠率、着生绿叶年限、基径表现为灌丛边缘>砍伐释放区>灌丛中,而枝下高与其相反。幼树的冠形特征在砍伐释放区与灌丛中差异不显著。(2)高出灌丛的油松幼树当年生长量与灌丛边缘个体差异不显著;当人工油松幼树低于灌丛时,灌丛不利于油松幼树当年主干及枝叶的生长;砍伐释放(人工抚育措施)减小了灌丛对油松幼树生长的不利影响。(3)灌丛中的油松幼树通过对树冠下层枝叶的自然整枝来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进而改变植株的冠形特征。(4)当灌丛对人工油松幼树产生遮阴效应时,幼树将大部分干物质用于主干和枝条长度的生长,在枝条水平上增大叶的生物量比例,增大比叶面积,以适应弱光环境。
- 韩兵兵王孝安李静王丽娟原志坚
- 关键词:黄土高原灌丛遮阴
- 秦岭北坡太白红杉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探究秦岭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径向生长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及其与立地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树木年代学及样方调查法,在4个不同时间尺度(1、2、5、10年)4个样地内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其径向增长量随树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样地1和样地3径向生长差异不显著(P=0.810),样地2和样地4径向生长差异不显著(P=0.369),其他各样地间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00)。(3)逐步回归法分析表明:在1年的时间尺度上土壤厚度对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呈正相关;2年时间尺度上坡度和坡位对其径向生长呈负相关;5年和10年的时间尺度上岩石裸露度对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呈正相关,坡度对其径向生长呈负相关;海拔在4个时间尺度上对其径向生长无显著相关性。试验在研究时间尺度上太白红杉径向生长特征以及人工对其的栽培、抚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邓美皎王孝安韩兵兵李静
- 关键词:太白红杉径向生长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