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莲子
- 作品数:2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出版社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寻找人的定位的精神守望者──评说几部湖南长篇小说被引量:1
- 1997年
- 湖南作家何顿、蔡测海、何立伟的长篇小说《我们像葵花》《三世界》《你在哪里》不约而同地试图以个人化的经历叙述,解开人这个司芬克斯之谜,造出了十分鲜明的新写实特征:真或地叩问和检视当代中国普通人的原生生存状况,一强烈关怀普通人的生在质久而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存质量对意关怀,这种介入本身就不乏希望,由此可知,文坛湘军正自觉地集体性地为时代作证,正有心真实纪录着中国当代历史退路上种种合理与荒唐,进步与倒退,幸与不幸;然而,由这些作品更可看出,文学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定位作精神守望,还不是理想的写作策略,当前赴地作家们仍需努力,在展示民间生存真相的基础上,寻找到民间精神与店堂意识终极目标一致的契合口,而渴望生在美好,是二者得以奖会的前提;文学的良知在于:褒杨庙堂的理性精神与民间的自发力量的拍合,反思和批判二者的剥离。
- 万莲子
- 关键词:新写实
- 阅读期待视野与极端化女性写作现象刍议
- 2001年
- 接受美学中的文学阅读期待视野表明,文艺接受必然地带有接受者的主观心理成份和个性色彩,体现出他/她的审美情趣和素质,使接受后的作品与原作相比发生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变形”。文学欣赏接受中的文化审美过程就是对文学历史的添砖加瓦,是使文学既成历史丰富生动的最好表征。从阅读期待视野中,人们对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中极端化女性写作现象的迥异态度,尤其可以证实这一点。文学欣赏的开放性满足了无限多样的阅读体验与阅读好奇心。
- 万莲子
- 关键词:接受美学
- 论毛泽东的编辑出版工作群众观
- 1996年
- 万莲子
- 关键词:毛泽东编辑出版工作群众观人民群众
- 全文增补中
- 中西文化平台上的中国生态美学札记
- 2005年
- 一、引言 读《美学散步》所引一首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人。”我仿佛瞥见这样一个有趣的场面:
- 王琼万莲子
- 关键词:生态美学文化平台札记中西《美学散步》
- “20世纪湖湘女性文学”文化创造特征被引量:2
- 2001年
- “湖湘女性文学”指所有籍贯在湖湘或出生地在湖南的“文坛湘女”们的文学作为。其文化创造特征 :一是 2 0世纪文坛湘女有其独特的存疑传统女性身份的审美形式 :白话新文体 ;长于用日记、书信、抒情叙事体小说、诗歌、散文等浓缩女性感知世界经验的审美形态 ,以标识自己作为“她性”的审美之思。二是 2 0世纪文坛湘女的审美追求不乏“现代性”精神品格 ,这是对以往湖湘文化传统缺乏审美“现代性”精神的补偿。三是 2 0世纪文坛湘女及其审美形象的价值取向在于 :竭力追求“女性 -公民”身份 ,这是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产物。
- 万莲子
- 论中西女性写作审美主体的支配性被引量:1
- 2001年
- 从中西司空见惯的、约定俗成的两大美学范畴“意境”说和“典型”说 ,从中西文化思维碰撞中的审美主体支配性因素在女性写作中的表现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中西审美思维的可比性中“同中之异”何在这一学界争议不休的问题。比较弗吉尼亚·伍尔夫与丁玲、狄金森与冰心的审美创作个性 ,我们即能看出中西女性审美的“典型”与“意境”的主导倾向 ,看出审美主体的支配性如何作用于不同文化语符信仰中的作家。
- 万莲子
- 关键词:审美思维意境女性写作
- 一种全球背景下的新文学传统——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审美现代性”论纲被引量:3
- 2004年
- 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文化审美现代性"鲜明地标识着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根本属性。它置身在新与旧、中与西文化的激烈撞击中,其审美表达有吸纳也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更有抵御,文化表象五彩斑斓,但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它已经于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品格,一种认同或超越的"文化审美现代性"传统。在全球背景的烘托下,除20世纪中国文学文本本身内蕴的审美质素外,现代汉语思维框图承载平等、多元、开放、民主、正义、法制等具有全球性的人类思想文化资源,通过20世纪编辑出版行为的"文化平权"实践媒介策略,已经现身在诉求形形色色现代性想象的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中,突出表现在20世纪女性写作现象里。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这种"文化审美现代性"品格和传统还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断增添新的元素,由20世纪中国文学塑形而成的现代人精神资源如发育公民个体、反殖民反封建专制文化、追求文化平权、倡导民主与科学等等,仍将保留、延续,并依然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令人试目以待。
- 万莲子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 确立一种文化审美意义上的编辑观
- 1999年
- 编辑行为与著述、出版活动在进行文化审美的过程中“联袂演出” ,三者是互为前提的 ,为此 ,我们特别强调现代编辑观念的文化审美价值 ,即确立一种文化审美意义上的编辑观。不论出版载体如何演变 ,不论著述活动如何繁杂 ,人类的编辑行为都是入乎其内又超乎其外的 ,编辑学界讨论颇多的“编辑学” ,与其笼统称为文化创造 ,而与著述、出版混淆 ,不如说是一门研究编辑行为的文化审美的科学。
- 万莲子丁琰
- 关键词:著述出版文化审美
- 知识经济时代的编辑与文化审美
- 2001年
- 知识经济时代的编辑行为与传统编辑行为有所不同 ,在传统意义基础上产生了新质 :由单纯地积累知识、传播文化发展到创新知识、审美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编辑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 :如何清除信息垃圾 ,如何减少信息伤害 ,如何有序地创新知识、进化人类文化等等。因此 ,如何将看似不可控制的信息转化成可控制并增值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编辑人面临的首要任务。而要完成这类任务 。
- 万莲子
- 关键词:知识经济文化审美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报编辑出版工作
- 2003年
-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学报编辑人如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引领下更好地开展学报这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实践活动,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的,这是一个不无挑战意义的话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给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目标提出了崇高价值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疑是检验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效果的试金石。
- 万莲子朱美香
- 关键词: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