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霞

作品数:18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城市
  • 3篇污染
  • 2篇流域
  • 2篇磨刀门
  • 2篇磨刀门水道
  • 2篇CRITIC
  • 1篇氮素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地理
  • 1篇东江干流
  • 1篇东江流域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用水量
  • 1篇用水总量
  • 1篇用水总量控制
  • 1篇云模型
  • 1篇执法
  • 1篇执法体系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机构

  • 18篇中山大学
  • 8篇学研究院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韩国韩瑞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8篇于海霞
  • 10篇陈晓宏
  • 3篇刘丙军
  • 3篇于江华
  • 3篇张强
  • 2篇赖成光
  • 2篇刘祖发
  • 2篇金永喆
  • 1篇王兆礼
  • 1篇张云
  • 1篇王高旭
  • 1篇江涛
  • 1篇涂新军
  • 1篇刘霞
  • 1篇陶贞
  • 1篇刘德地
  • 1篇孙夏平
  • 1篇李青
  • 1篇赵仕威
  • 1篇王燕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人民珠江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式生物滤池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以木片为填料的塔式生物滤池配置循环装置,将其应用于处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通过设置不同的循环次数,比较了循环操作对滤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循环式生物滤池在处理径流过程中存在适应驯化期,不同的污染物质其适应驯化时间不同.COD所需驯化时间最长,适应期内总入水水量达到装置空隙体积的8.5倍;NO-3-N和TP适应期相当,总入水水量约为空隙体积的7.2倍;TSS与TN所需的时间最短,总入水水量约为空隙体积的5.3倍.该循环式生物滤池对TSS、COD、NH+4-N、NO-3-N、TN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86.2%、24.3%、11.1%、85.9%、37.7%和45.7%.循环操作对生物滤池的性能影响研究表明,TSS、NH+4-N与TP的去除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TN与NO-3-N的去除未明显影响.由于循环过程中部分有机质从木片中析出,使得有机物质(COD)的去除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于江华于海霞徐礼强
关键词:塔式生物滤池城市地表径流木片
广州市产业用水驱动效应测度及机制研究
2021年
为探讨广州市产业用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演变驱动机制,利用KAYA恒等式及LMDI分解法将产业用水的影响因素分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用水效率、产业结构等,分析各因素对广州市2000—2015年产业用水量变化的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分别是促进广州市产业用水量增加的主次因素,其累计贡献值分别为85.38亿、45.83亿m^(3);用水效率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分别是抑制广州市产业用水量增加的主次因素,其累计贡献值分别为-117.89亿、-25.47亿m^(3)。
陈怡于海霞于海霞
关键词:LMDI模型
复合型人工湿地脱氮效能及其水力负荷影响规律被引量:8
2013年
复合型人工湿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面源污染管理中。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氮素的去除机理和去除性能是不同的。氮素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去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研究中氮素的去除效率变化较大。通过对韩国西部一复合型人工湿地中氮素的去除能力研究,分析了氮素的去除效率以及水力负荷对去除性能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人工湿地去除氮素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凯式氮(TKN)和总氮(T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13%、29%、35.3和26%。其中有机氮的去除是该复合型人工湿地中氮素去除的主要原因。水力负荷和先行干期天数对氮素的去除能力有一定影响。较长的先行干期天数和较低水力负荷可以提高氮素的去除效率。
于海霞于江华徐礼强金永喆
关键词:面源污染人工湿地
广州市石井河受污染水体修复中试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选择广州市石井河上游白海面河涌,在非雨季进行污染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封闭环境下曝气增氧技术对TP、NH3-N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34.7%和28.8%;复合修复技术对TP、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1%和51.9%。在原水以平均流量0.015 m3/s注入条件下,曝气增氧技术对TP、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只有19.6%和29.7%;生态滤床对TP、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和44.99%;复合修复技术对TP、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和52.41%。复合修复技术使河水透明度最深达到46 cm。对城市受污染河流的治理,宜采取复合修复技术;岸基生态滤床植物多样性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
李青孙夏平陈晓宏刘军于海霞陶贞
上游来水与下游潮位对河口含氯度的影响——以磨刀门河口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分析咸潮上溯的规律以及对河口含氯度的模拟预测对河口地区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河口为例,上游流量和下游潮位作为边界条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含氯度变化模拟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最终得出模拟结果与实测含氯度数据较为一致,河口含氯度与上游径流量和下游潮位之间的映射关系良好。基于此,研究上游径流量变化对含氯度的影响及不同来水频率和潮位设计方案下的含氯度变化。结果表明:当上游水电站采用降序泄水时可有效地抑制河口咸潮上溯;同一设计潮位方案下,特枯来水年份(97%来水频率)平岗泵站日平均含氯度较正常来水年份(90%来水频率)平均增幅达到3.3倍。
黄锐贞陈晓宏何艳虎于海霞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模型
珠江流域1960―2012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4
2015年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土壤侵蚀监测、评估、预报和治理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流域降雨侵蚀力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值的分布范围为1 858.0~14 656.6 MJ·mm/(hm2·h),平均值为7 177.1 MJ·mm/(hm2·h),与多年平均降雨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952,P〈0.01),空间分布规律与多年平均降雨基本一致,即总体上均呈从东到西逐渐递减的规律,被统计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随着经度增加而增加,但随纬度增加而减少;流域年、季节、汛期和非汛期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均没有发生显著的突变,其中春、秋两季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其余时间段呈上升趋势;珠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呈上升的趋势,其中韶关站点上升显著,沾益站、风山站、河池站、百色站、柳州站、融安站和桂林站的冬季降雨侵蚀力同样上升显著,这些地区面临的水土保持压力较大;流域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主周期为3.8 a,且存在2.0~7.0 a的振荡周期。研究结果可为珠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农业和生态保护,灾害控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赖成光陈晓宏王兆礼赵仕威吴旭树于海霞
关键词:降雨水土流失珠江流域
韩国西海岸地区停车场径流携带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及污染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解沿海地区城市停车场内径流携带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及污染特征,于2011年4—6月在韩国西海岸12个不同停车场采集了沉积物样品,分别分析了其粒径分布和各粒径中污染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的废弃物形态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较大的植物茎叶、烟蒂及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和含水率等方面.不同采样点的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其颗粒物的均一性也有所差异.总体来讲,106~500μm之间的颗粒物是径流携带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平均质量分数占总体(<2360μm)颗粒物的59.9%.对不同粒径中污染物质的含量分析得出,颗粒物中污染物质的含量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其中,<106μm的颗粒物中总氮、总磷、COD和挥发性物质的质量分别占各污染物总量的18.9%、17.8%、20.41%和18.9%,而该部分颗粒物本身的平均质量分数只有3.9%.可见<106μm的颗粒物处于高度污染状态.因此,在城市停车场面源污染管理中,应该对该部分高度污染的颗粒物给以足够的重视.对于不同污染特征的颗粒物应该采用不同的去除方法.
于海霞于江华徐礼强金永喆
关键词:城市停车场粒径分布污染特征
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及评估模型被引量:1
2011年
城市水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对维护城市水资源及环境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城市水域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出发,基于五律协同原理,研究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及模型。研究表明,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六位一体"调控具有时空层次性、综合性、阶段性特征,灰色评估模型可定量评估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程度,随着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其六位一体度亦随之增高。选取我国著名水域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进行案例比较研究,为我国城市水域生态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于海霞徐礼强陈晓宏张强
城市水域生态格局的内涵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城市水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生态廊道,其功能的正常实现与否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判别并维护城市水域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从地理学视角探讨城市水域生态格局的科学内涵,辨析城市水域的自然基底类型,阐释城市水域格局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传统是影响城市水域生态格局形成和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城市水域生态格局对城市用地布局、公共空间以及景观轴线具有明显导向作用。科学剖析并构建城市水域生态格局,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对厦门市水域生态格局进行优化调控。
于海霞徐礼强张强陈晓宏
关键词:城市水域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研究
2010年
建立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是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现行水利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展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现行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仍很不完善,许多立、改、废工作亟待进行,2008年水政执法有效率总体较高,但很少在珠江三角洲层面开展区域一体化的联合执法,珠江三角洲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应重点加强与水利现代化建设、水资源一体化配置、保护及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而建立统一协调、快速高效的区域一体化的联合执法体系。
于海霞徐礼强张强陈晓宏
关键词:执法体系珠江三角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