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舒萍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变
  • 2篇硼替佐米
  • 2篇周围神经
  • 2篇周围神经病
  • 2篇周围神经病变
  • 2篇细胞
  • 2篇病变
  • 2篇初治
  • 2篇初治多发性骨...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周舒萍
  • 3篇姚荣欣
  • 2篇林颖
  • 2篇孙妮
  • 1篇林晓骥
  • 1篇郭文坚
  • 1篇黄河
  • 1篇童欢欢
  • 1篇周晓海

传媒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年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5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93例DLBCL患者和15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LBCL组织HDAC6蛋白表达情况,χ2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HDAC6的表达与各种临床因素和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在93例DLBCL组织中HDAC6高表达率为69.9%,显著高于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的20%(P<0.05)。在DLBCL中,高表达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2分的比例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乳酸脱氢酶升高和β2-微球蛋白值升高比例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DAC6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结论:HDAC6在DLBCL患者中呈高表达,高表达组患者有IPI评分低和肿瘤负荷轻的特点。HDAC6高表达是DLBCL的良好预后因素。
林晓骥钱紫君倪励斌孙妮周晓海童欢欢周舒萍姚荣欣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
硼替佐米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不同给药方案和给药方式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治...
周舒萍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给药方式周围神经病变
文献传递
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周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周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6年5月接受硼替佐米周疗方案治疗的初治MM患者39例。患者采用的化疗方案包括VT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PAD方案(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28d为1个疗程,周疗方案中硼替佐米均采用1.6mg/m^2,第1、8、15天静脉推注。每个疗程前后均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疗程数为4个,总有效率(ORR)为71.8%,其中14例(35.9%)完全缓解(CR),3例(7.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1例(28.2%)部分缓解(PR),8例(20.5%)疾病稳定(SD),3例(77%)出现疾病进展(PD)。中位随访23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19个月,中位OS为22个月。1年及2年PFS率分别为66.7%和38.5%,1年及2年OS率为76.9%和46.2%。3~4级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13例(33.3%)患者出现1-2级周围神经病变(PN),无患者出现3-4级PN。结论硼替佐米周疗方案治疗初治MM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可以减少毒性反应,尤其可以减少严重PN的发生。
周舒萍孙妮林颖黄樾樾苏童姚荣欣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周疗疗效周围神经病变
蟾毒灵联合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SAHA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效应
2018年
目的:探讨蟾毒灵联合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SAHA抗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效应。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和RH-123、PI染色流式检测仪检测蟾毒灵对MM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效应。同时用CCK-8试剂盒检测SAHA单药、联合蟾毒灵对MM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蟾毒灵以较低的药物浓度即可较强抑制H929、U266、CZ-1细胞株的生长,48 h的IC50浓度在10~20 nmol/L;并且蟾毒灵主要引起H929、U266、RPMI8226细胞株MM细胞发生S期及G_2-M期的细胞周期阻滞,可通过引起细胞内线粒体的损伤而导致后续的细胞凋亡的发生。SAHA也可使H929及CZ-1细胞发生明显的生长抑制。两药共同作用于H929细胞48 h,较单药有显著的联合作用,10 nmol/L的蟾毒灵可以使SAHA相应浓度作用下的细胞生长活性下降30%左右(P<0.01)。结论:蟾毒灵、SAHA均有诱导MM细胞生长抑制,甚至凋亡的作用,但两药联合可以以更低的药物浓度发挥强有效的抗MM细胞作用。
黄河周舒萍郭文坚姚荣欣林颖
关键词:蟾毒灵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