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素芳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东南
  • 4篇盆地
  • 4篇琼东南盆地
  • 3篇地壳
  • 3篇岩石
  • 2篇面波
  • 2篇介质
  • 2篇均匀介质
  • 1篇底辟
  • 1篇底辟构造
  • 1篇地壳密度
  • 1篇地壳伸展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地壳岩石
  • 1篇东西向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岩石结构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减薄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篇张素芳
  • 3篇张中杰
  • 3篇刘一峰
  • 2篇范蔚茗
  • 1篇张功成
  • 1篇陈林
  • 1篇赵兵
  • 1篇张智
  • 1篇李守林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深度依赖性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2
2010年
地壳或岩石圈尺度内伸展因子随深度变化特征对于理解岩石圈演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我们利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区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地壳分层模型,计算了沿剖面上地壳与全地壳的伸展因子.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壳尺度内伸展的深度相关性(上地壳尺度伸展因子变化范围为1.0~2.0,全地壳尺度的伸展因子变化范围为1.2~2.5);琼东南盆地各构造单元内的上地壳与全地壳伸展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长昌凹陷上地壳尺度伸展最大,乐东陵水凹陷其次,松南—宝岛凹陷最小;长昌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的地壳尺度伸展因子较乐东陵水凹陷大)与各向异性(南东北西剖面较之北东南西向剖面地壳伸展因子大).这些结果预示着琼东南盆地区地壳伸展优势方向为北西向,盆地区东四部的伸展过程或伸展机制可能差异较大拟或存在太平洋岩石圈俯冲角空间差异或地幔岩浆产出时空差异.结合研究区相关研究成果,推断地壳伸展因子的深度相关性可能是共轭大陆边缘低角度拆离控制的简单剪切系统内伴随地幔挤出的动力学现象.
张中杰刘一峰张素芳范蔚茗陈林
关键词: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壳伸展
均匀介质背景中三维异常体的面波波场响应及其动力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除介质各向异性之外,地球内部介质的横向非均匀性也是控制面波速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振型耦合和多重散射的地震波传播理论,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在具有均匀介质背景的三维异常体——上地幔横向非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地震面波的振幅与偏振等动力学响应参数;其中分别模拟了不同周期入射、不同角度入射和不同尺度非均匀介质模型等多种情形下面波波场,并对横向非均匀性诱导的面波偏振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长周期面波而言.短周期面波的振幅和偏振方向受横向非均匀性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偏振方向对地球结构的非均匀性更为敏感;切向分量存在横向非均性引起的Rayleigh与Love面波耦合现象;异常体边界处表现出强的面波波场响应.
张素芳张智
青藏高原中部Quasi-Love波的识别及其转换点揭示的东西向方位各向异性变化
2009年
目前人们利用4种基本的地震波现象研究地震各向异性,如横波双折射、面波散射、与传播方向有关的走时异常和PS转换波震相.本文利用面波散射产生的Quasi-Love(QL)波研究青藏高原上地幔顶部的各向异性结构特征.首先利用中国地震台网昌都(CAD)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识别出产生QL波的路径,并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和垂直偏振极性分析证实所观测到的为QL波,而不是高阶振型的Rayleigh波或其他体波震相;然后由Rayleigh波、Love波和QL波的群速度估算了各向异性结构横向变化的转换点;不同周期时,转换点的位置不同.这种频率依赖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模拟研究.Love波向Rayleigh波耦合(产生QL波)的转换点位置揭示了青藏高原面波方位各向异性变化特征,并以南北向构造带的东西分段性、上地幔流引起的地球内力诱导岩石形变解释了青藏高原各向异性的东西向差异性.
张素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部各向异性
南海北部珠江口—琼东南盆地地壳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被引量:27
2009年
基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实施的14条近垂直深反射地震探测叠加速度谱,利用Dix公式将叠加速度剖面转换为地壳层速度剖面,并利用时深转换方法构建了深度域地壳层速度模型,综合各地壳速度剖面分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不同深度层次的P波速度变化趋势以及地壳几何分层特征.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可分为4-v8 km沉积层(V_p为1.7-4.7 km/s),4-10 km厚的E.地壳层(V_p为5.2-6.3 km/s)、5km左右的下地壳层(VP为6.4-7.0 km/s)以及2-6 km厚的高速下地壳底层(V_p>7.0 km/s).Vp>7.0 km/s下地壳高速层的存在被认为是岩石圈伸展、下地壳底部底辟构造或者是残存的原始华夏下地壳基性层的地震学指示;综合研究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构建了跨越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陆坡区剖面莫霍和岩石圈底界图像,揭示出岩石圈上地幔在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减薄特征.
张中杰刘一峰张素芳张功成范蔚茗
关键词:底辟构造岩石圈减薄
印度与欧亚板块强烈相互作用区深部结构特征研究
张素芳
关键词:密度结构
均匀介质背景中三维异常体的面波波场响应及其动力学特征分析
除介质各向异性之外,地球内部介质的横向非均匀性也是控制面波速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振型耦合和多重散射的地震波传播理论,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在具有均匀介质背景的三维异常体——上地幔横向非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地震面波的振幅与偏...
张素芳张智
关键词:面波
文献传递
琼东南盆地地壳密度结构重震联合反演与岩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长电缆深大地震剖面和随线重磁资料,以长电缆地震速度构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作为地壳密度初始模型设计的依据,采用地震约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重力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沿地震测线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和基于三维重力异常建模的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揭示出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地壳密度结构特征和沉积充填结构。通过与参考岩石物性参数的对比分析,初步识别出了琼东南盆地大型构造单元上地壳层岩性,从而为加深南海北部深水区深部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
刘一峰张中杰张素芳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重震联合反演沉积充填地壳岩石
琼东南盆地区的地壳密度与岩石结构被引量:10
2011年
地壳岩石组成是理解地壳岩石圈演化的重要约束.我们以琼东南盆地区地壳速度结构模型为约束,正演拟合布格重力异常分布,获得了琼东南盆地区地壳密度结构模型.然后,对地壳密度模型进行温压校正,结合地壳速度模型以及全球常见地壳组成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成果,推断了琼东南盆地区5个凹陷上地壳岩石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地壳岩石密度具有强烈的纵横向非均匀性,岩石密度空间变化与凹陷、隆起相间构造格局密切相关.琼东南盆地区中部呈现分层高密度结构特征.其中,10 km深处存在3个孤立的高密度异常区;16 km深处形成北东走向的高密度异常带;22 km深处存在2个独立的高密度异常区.琼东南盆地区内乐水一陵水、松南宝岛凹陷上地壳岩石组成与其他凹陷具有明显差异,但均存在玄武岩或玄武岩质岩石.支持琼东南盆地形成演化受控于低角度拆离断层作用与地幔挤出构造同时发生的简单剪切岩石圈伸展模型.
赵兵张素芳李守林
关键词:布格重力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