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高密市2004-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密市"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和常规死因监测报告数据,使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工作减寿年数(work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WPYLL)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等描述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高密市2004-2012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5.50/10万,在全死因中居第2位,呈"W"形变化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 120.546,P〈0.01;〈30岁恶性肿瘤死亡极低,死亡主要集中在55-74岁年龄组,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64.38%;恶性肿瘤的PYLL和WPYLL在全死因分别高居第1位和第2位,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18.22‰和8.69‰;标化死亡率(APC为-3.59%)、调整PYLL率和调整WPYLL率呈下降趋势;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其中胃癌(APC为-3.44%)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肝癌、胃癌和肺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8%、-6.38%和-4.21%。结论恶性肿瘤仍是影响高密市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粗死亡率、PYLL和WPYLL等绝对值未表现出下降趋势,仍需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目的了解高密市2004~2012年交通事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密市"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和常规死因监测报告数据,使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潜在工作减寿年数(work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WPYLL)等描述交通事故死亡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高密市2004~2012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为26.63/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交通事故死亡主要发生在20~54岁的青中年人群,占所有年龄死亡的67.14%(1 381人);死亡率2004~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变化不大;交通事故导致的PYLL和WPYLL分别为68 480人年和48 370人年,在全部伤害死亡中均为第1位,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8.87‰和6.26‰,变化趋势与死亡率基本一致。结论交通事故仍是导致高密市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因素,虽然死亡水平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而且其引起的疾病负担依旧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