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用TK基因突变试验评价土荆芥精油的遗传毒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采用TK基因突变试验评价土荆芥精油的遗传毒性,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资料。方法:土荆芥精油浓度设置分别为体积分数0.002%、0.004%、0.006%和0.008%,对L5178Y细胞进行3 h染毒处理;同时分别设二甲基亚砜(DMSO)和环磷酰胺(CP)为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微孔板法进行TK基因突变试验。检测土荆芥精油对L5178Y细胞的细胞毒性及TK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结果:随土荆芥精油浓度的增大,L5178Y细胞相对存活率(RS)、相对悬浮生长率(RSG)和相对总生长率(RTG)较溶剂对照组有下降趋势;0.008%剂量组时,RS、RSG和RTG分别为溶剂对照组的29.38%、38.13%和5.75%,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突变频率(TMF)随土荆芥精油浓度增加则呈上升趋势(F=410.5,P=0.00)。TMF在土荆芥精油各浓度组间以及和阳性、溶剂对照组间的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集落百分比(SC)均超过95%。结论:土荆芥精油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可诱导L5178Y细胞TK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增高,有一定的致突变性。
- 王亚男李辛欣王煜张杜宇杨军马丹炜
- 关键词:土荆芥精油遗传毒性
- 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在土荆芥诱导氧化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6年
- α-萜品烯(α-terpinene)和对伞花素(1-isopropyl-4-methylbenzene)是土荆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采用培养瓶滤纸法,探讨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在土荆芥挥发油诱导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α-萜品烯、对伞花素、α-萜品烯+对伞花素和土荆芥挥发油均抑制了蚕豆根尖生长(P<0.05),挥发油抑制效应最强;各处理组对蚕豆根尖抗氧化酶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剂量增加,SOD活性升高(P<0.05),POD和CAT活性则降低(P<0.05),挥发油处理组对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其他3个处理组。ROS含量在各处理组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挥发油处理组ROS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综合分析表明,化感效应依次为土荆芥挥发油(0.616)>α-萜品烯+对伞花素(0.196)>α-萜品烯(0.147)>对伞花素(0.140)。本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均可导致蚕豆根尖细胞ROS水平升高,影响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功能而引起氧化损伤,与挥发油相比,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的氧化损伤较弱,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 王亚男杨军朱晓换任秋蓉张红
- 关键词:挥发油
- 基于L5178Y细胞的土荆芥挥发油遗传毒性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利用基于L5178Y细胞的涵盖多个遗传学终点的组合试验对土荆芥挥发油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土荆芥挥发油浓度设置为体积分数(v/v)0.001%、0.002%、0.004%和0.008%,对L5178Y细胞进行染毒处理,1%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分别采用小鼠淋巴瘤胸腺嘧啶激酶基因突变试验(MLA)检测TK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微核试验(MN)评价细胞染色体损伤,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结果随土荆芥挥发油剂量的增加,各剂量组L5178Y细胞相对存活率(RS%)下降;MLA试验中TK基因突变频率(TMF)随土荆芥挥发油浓度增加则呈上升趋势(F=2596.8,P=0.00)。TK基因突变频率在土荆芥挥发油各浓度间以及溶剂对照组间的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试验中,各剂量组微核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彗星试验中,除了0.001%组之外,各试验组的彗星尾DNA含量(%)、尾长度和尾矩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土荆芥挥发油可诱导L5178Y细胞基因突变、染色体断裂和DNA损伤,有一定的致突变性。
- 王亚男杨军李辛欣张杜宇李群马丹炜
- 关键词:土荆芥挥发油遗传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