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是我国近些年HBV的主要传播途径,阻断母婴传播是降低HBV感染率、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本文简述了HBV母婴传播方式,从怀孕前期妇女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孕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免疫预防等方面回顾了降低HBV母婴传播策略,分析了母婴阻断失败原因及母乳喂养的安全性,以期为HBV妇女安全妊娠、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提供帮助。
探讨高HBV(Hepaitis B virus,HBV)载量孕妇妊娠中期使用替诺福韦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期间在北京地坛医院待产及分娩慢性HBV感染女性及所生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HBV载量分为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组(199例)、低病毒载量组(<2×105 IU/mL但高于检测下限,596例)及高病毒载量组(≥2×105 IU/mL,298例)。按规范化HBV母婴阻断流程高病毒载量组孕24周加用替诺福韦抗病毒,分娩后停药;所有婴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预防。收集产妇孕期病毒学指标和临床生化指标、孕期并发症信息及分娩相关信息;婴儿出生后及7月龄时HBsAg、HBV DNA。三组产妇年龄、基线HBV 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43,P=0.001;H=892.660,P=0.00;H=632.044,P=0.01);高病毒载量组产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 4.33(3.48,5.0)IgIU/mL显著低于用药前HBV DNA8.23(7.98,8.23)Ig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月龄时高病毒载量组2名(0.67%)婴儿发生HBV感染,低病毒载量组(0%)及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组(0%)无婴儿感染,三组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高病毒载量组用药后肌酐(CREA)升高(P=0.00)。三组孕妇分娩前ALT、TBIL、肌酐、孕期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婴儿先天畸形率、早产率、胎龄、低体重儿比率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BV载量女性于孕中期使用替诺福韦可降低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