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媛元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突变
  • 4篇突变检测
  • 3篇遗传毒性
  • 3篇细胞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PIG-A
  • 2篇突变检测方法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评价
  • 1篇毒性试验
  • 1篇盐酸
  • 1篇遗传毒性试验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网织红细胞
  • 1篇微核
  • 1篇微核试验

机构

  • 7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7篇邓媛元
  • 6篇王雪
  • 3篇李波
  • 2篇蒲江
  • 1篇刘晓萌
  • 1篇郭隽
  • 1篇耿兴超
  • 1篇王欣

传媒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 1篇2013年(...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体内Pig-a突变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ICH遗传毒性试验指导原则推荐的标准试验组合(Standard Battery)包括体内和体外方法,后续试验策略则多采用体内方法。Pig-α突变分析作为新的体内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其试验及评价体系正在建立中。Pig-...
邓媛元王雪
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在药物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ICH修订技术指导原则将动物实验的3Rs原则(减少、替代、优化)引入到遗传毒性试验中,对新试验方法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ig-a基因突变检测是近年建立的遗传毒性体内试验方法,其特点是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红细胞进行分析,所需血液样品量较少,同时具有无创、连续、动态监测和检测窗口期长等优点。此外,该方法能够结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进行多终点检测,符合动物实验3Rs原则,适应当前毒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对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邓媛元郭隽王雪李波
关键词:PIG-A遗传毒性试验基因突变检测
体内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研究
随着新药不断上市及对药品安全性的日益重视,作为药物非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遗传毒性检测,其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成了当务之急。遗传毒性研究包括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系统预测和评价药物的潜在遗传毒性,从而降...
邓媛元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体内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邓媛元蒲江王雪
Pig-a基因突变方法检测盐酸甲基苄肼和雷公藤甲素的遗传毒性
目的 建立体内Pig-a基因突变实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盐酸甲基苄肼(procarbazine, PCZ)和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的遗传毒性;结合重复给药毒性研究,建立"早期、快速、可靠&q...
邓媛元蒲江张海洲耿兴超李波王雪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遗传毒性流式细胞术
体内Pig-a突变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ICH遗传毒性试验指导原则推荐的标准试验组合(Standard Battery)包括体内和体外方法,后续试验策略则多采用体内方法。Pig-a突变分析作为新的体内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其试验及评价体系正在建立中。Pig-...
邓媛元王雪
文献传递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药物致大鼠外周血微核的发生率
2012年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微核试验方法,研究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和甲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致大鼠外周血微核的发生率。方法:对SD雄性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CP和EMS处理,在给药前和给药后24,48,72和96 h实施尾静脉采血,对血样进行固定、转移、洗脱、标记和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样本进行测定。计数20 000个网织红细胞中含微核细胞的数量,计算微核细胞百分率和网织红细胞占全血的比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P和EMS均可诱发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率下降和微核细胞率增加,伴随时间延长两项指标均可恢复至给药前水平,给药后48 h是检测微核的最佳时间。结论:CP和EMS可以对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产生显著影响。
王欣邓媛元刘晓萌王雪李波
关键词: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试验遗传毒性流式细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