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星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形神
  • 4篇肢体麻木
  • 4篇脑卒中
  • 3篇血流
  • 3篇针刺
  • 3篇中医
  • 3篇卒中后
  • 3篇颅多普勒
  • 3篇经颅多普勒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流动力学参...
  • 2篇中风
  • 2篇数据挖掘
  • 2篇丘脑
  • 2篇中医体质
  • 2篇颅多普勒超声
  • 2篇经颅多普勒超...
  • 2篇超声

机构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2篇陈星
  • 8篇邹忆怀
  • 5篇贾卫华
  • 4篇张华
  • 3篇史永梅
  • 2篇张文征
  • 2篇马燕红
  • 1篇王寅
  • 1篇郎奕
  • 1篇陈星
  • 1篇任毅
  • 1篇李匡时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现代中医临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体质学与基于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学与基于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病人38例,所有病人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血流超声检查和中医体质学量表评定,计算颅内14个血管部位的S1峰时流速(Ys1)和S1峰血流加速度(Ss1),分析不同中医体质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Ys1.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RCS)和痰湿质呈正相关(r=0.461,P<0.01),Ys1.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LCS)和痰湿质呈正相关(r=0.469,P<0.01),Ys1.左侧大脑后动脉(LPCA)和湿热质呈负相关(r=-0.367,P<0.05),Ys1.右侧椎动脉(RVA)和阳虚质呈正相关(r=0.332,P<0.05)。Ss1.RCS和痰湿质呈正相关(r=0.383,P<0.05),Ss1.LCS和痰湿质呈正相关(r=0.403,P<0.05),Ss1.右侧颈内动脉终末段(RICA)和湿热质呈正相关(r=0.329,P<0.05),Ss1.左侧大脑后动脉(LPCA)和气虚质呈负相关(r=-0.498,P<0.01),Ss1.LPCA和阳虚质呈负相关(r=-0.433,P<0.05),Ss1.左侧椎动脉(LVA)和阳虚质呈负相关(r=-0.321,P<0.05),Ss1.基底动脉近段(BA80)和阳虚质呈负相关(r=-0.335,P<0.05)。结论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痰湿质关系密切,后循环血流Ss1可作为提示阳气虚衰等体质的敏感指标。Ss1较Ys1可灵敏辨识中医体质,对临床中医体质辨识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陈星史永梅张文征贾卫华
关键词:中医体质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峰值流速
基于被试间相关性探究针刺治疗丘脑卒中后麻木患者的群体脑效应
2024年
目的探究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患者的疗效及群体脑效应。方法招募24例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患者(患者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23名,对2组受试者进行每周3次、持续4周的形神共调针刺治疗,观察针刺前后麻木VAS量表评分变化。对2组受试者进行功能核磁共振扫描,并在扫描时进行针刺干预,分别采集静息态、针刺任务态和留针态3种状态下的血氧依赖水平数据,运用fMRIPrep、BrainIAK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被试间相关性(ISC),分别比较不同条件下2组受试者各脑区的ISC值。结果针刺治疗显著降低麻木VAS量表评分。静息状态下,2组受试者ISC值均未出现显著变化。针刺条件下,患者组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岛叶、左侧前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右侧前扣带回脑区ISC值显著升高。留针条件下,对照组两侧中央前回部分脑区出现轻微负激活。患者组针刺态较静息态左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岛叶、左侧前扣带回、左侧丘脑、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前扣带回ISC值显著升高。结论针刺能改善卒中后肢体麻木症状,并能在患者中引起一种特异性的群体激活模式,该模式涉及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丘脑、岛叶、前额叶、扣带回等区域。针刺可能通过激活感觉运动网络和皮质-丘脑-皮质环路增强对感觉信息的处理能力,同时调节中央执行网络和下行疼痛控制通路促进疼痛症状的缓解。
钱勋琦陈星贾卫华马燕红宋蕾吕秋艺彭景单之彧张华
关键词:丘脑卒中肢体麻木功能核磁共振
醒脑静注射液“异病同治”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2024年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异病同治”急性脑梗死(ACI)与急性脑出血(ACH)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与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得醒脑静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治疗目标数据库(TTD)和药物靶标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ACI和ACH潜在的基因靶点,在DIAGRAMS平台内绘制共同靶点韦恩图。采用Cytoscape 3.9软件构建醒脑静注射液“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STRING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通过R/BioConductor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共得到醒脑静注射液药物活性成分68种,对应靶点基因583个,ACI潜在靶点3 597个,ACH潜在靶点3 959个,三者共同靶点299个;PPI网络核心蛋白包括血管内皮生成因子A(VEGFA)、JUN转录因子(JUN)、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清蛋白(ALB)、胱天蛋白酶3(CASP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其主要生物学通路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TNF信号通路、凋亡、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和促血管生成等作用机制达到“异病同治”ACI和ACH的疗效。
彭景陈星吕秋艺宋蕾邹忆怀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醒脑静注射液网络药理学异病同治
基于L_(2,1)范数机器学习方法的头晕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特征参数识别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运用基于L_(2,1)范数的机器学习方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探究TCD血流特征参数在头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就诊的头晕患者41例和健康体检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CD诊断仪分别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近远端的血流信号,同时测量以上14个血管部位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期流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并采用L_(2,1)范数方法将上述参数和年龄作为特征,进行特征选择后输入到机器学习分类器中,对头晕患者进行分类及预测,以总体正确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作为模型评价指标。结果右侧椎动脉舒张期末期流速、右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右侧椎动脉阻力指数、右侧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期流速等重要特征对头晕患者分类贡献较大,基于集成学习算法构建模型的分类效果最好,AUC值达到了0.906。结论集成学习算法更适合于头晕患者TCD血流特征的分类,头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椎基底动脉系统为主,也可能累及大脑中动脉等颈内动脉系统。
彭景邹忆怀宿家铭吴康宋凡陈星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头晕
“形神共调”针法调节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法对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中风后遗症期伴单侧肢体麻木患者(中风麻木组)24例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14名进行“形神共调”针刺治疗,每周3次,连续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中风麻木组治疗前后肢体麻木程度。受试者于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DPABI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到大脑皮层的局部一致性(ReHo)数据,分别比较针刺前组间、针刺前后组内ReHo差异。提取中风麻木组针刺前后差异脑区的平均ReHo值与V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风麻木组针刺后VAS评分较针刺前明显降低(P<0.05)。针刺前,中风麻木组较健康对照组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颞上回ReHo值增强,右侧颞中回ReHo值减弱。与针刺前比较,健康对照组针刺后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左侧舌回ReHo值均增强,右侧颞上回、左侧额上回、右侧辅助运动区ReHo值减弱;中风麻木组针刺后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小脑3区、右侧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上回、右侧岛叶、小脑蚓部4_5区ReHo值增强,左侧顶上回、右侧小脑crus2、左侧眶部额上回、右侧小脑crus1 ReHo值减弱。中风麻木组针刺前后差异脑区右侧丘脑、右侧岛叶、右侧小脑、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均与VA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形神共调”针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主要涉及丘脑、岛叶、小脑、小脑蚓部、中央后回等脑区神经元活动ReHo的增强,从而提高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及认知控制能力。
彭景邹忆怀宋蕾吕秋艺钱勋琦宿家铭张华陈星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形神共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病人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脑电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刺法对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病人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脑电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招募脑卒中发病>6个月伴有肢体麻木的病人24例进行“形神共调”针刺法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用数字模拟评级法(VAS)评估病人肢体麻木感变化;采用诺丁汉感觉评价量表(NSA)评估患侧肢体感觉障碍,同时采用脑电图检测观察治疗前后脑电节律平均功率及其与VAS评分、NS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周后,病人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N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β波平均功率在FP1、FP2、AF3、T7导联处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主要集中在额叶;β波幅值平方相干在OZ与P1,PO6与P6、P4、P2、CP4,POZ与P2、P3,FT8与F8,F6与F8等导联之间增强。结论形神共调针刺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麻木病人肢体麻木症状、恢复感觉功能以达到“调形”的作用,且可通过调节与感觉功能相关的脑电活动起到“调神”并最终达到“形神共调”的疗效。
彭景邹忆怀宿家铭宋蕾吕秋艺陈星
关键词:脑卒中脑电图
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数据挖掘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近30年来以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分析并总结中风病发病、证候及方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1979-2013年在CNKI上公开发表的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录入设计数据库中,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于文献中病例基本资料、辨证分型和方药的使用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 Excel工具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频数分析对病例症状、舌脉、证型、常用方剂和药物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中风病的症状除了中风病本身五大主症外,大便不通、腹胀、喉中痰鸣出现频率高,头痛、烦躁、头晕、发热、呕吐呃逆、面赤、喘息气粗等症状相对出现较多。舌质以红、暗红、绛红和紫瘀为主,脉象多表现为弦脉、滑脉和数脉,脉象并见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数脉和滑数脉。主要病理因素中痰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热证、风证、瘀证、虚证和火证。处方用药除了大量运用泻下剂,也兼顾祛风、清热、祛痰、理血、表里双解和治疡。药物使用频次以大黄、芒硝、胆南星、瓜蒌、枳实、厚朴和菖蒲应用最多。除了使用汤剂、丸剂外,还有胶囊及颗粒剂。方药服用方式包括口服、鼻饲、灌肠、静脉滴注以及浴脐。方剂大多数为4~12味药,总量50~150 g之间居多。结论中风病痰热及腑实证集中出现,且在治疗中以应用泻下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为主,临床辨证时应重视痰热腑实病机对中风病各阶段的影响,灵活应用通下法。
陈星邹忆怀李匡时郎奕任毅
关键词:通下法中风病辨证论治规律数据挖掘
缺血性脑卒中单侧上肢瘫痪个体化影像学分析2例
2024年
偏瘫是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仅出现上肢或下肢运动障碍的单侧肢体瘫痪相对少见[1-2]。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由DTI衍生的纤维示踪技术(DTT)可准确且无创性地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锥体束的损伤情况,使得精准描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责任病灶对锥体束的影响成为现实[3]。
郝蓉蓉宋蕾贾卫华马燕红袁永娥陈星张华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体质辨识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体质辨识的相关性,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医体质辨识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患者51例及健康体检者13人。当日进行经颅多普勒血流超声检查和中医体质量表评测,计算颅内14个血管部位的S2峰时流速VS2和S1峰至S2峰的血流加速度AS2-1,分析不同中医体质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VS2-RPCA与阳虚质(r=-0.355,P <0.05)、湿热质(r=-0.400,P<0.05),与气郁质(r=-0.360,P<0.05)呈负相关;VS2-LPCA与湿热质呈负相关(r=-0.481,P<0.01);痰湿质与AS2-1-RCS呈负相关(r=-0.541,P<0.01);湿热质与AS2-1-RMCA(r=-0.360,P<0.05)、AS2-1-RCS(r=-0.507,P<0.01)、AS2-1-RVA(r=-0.359,P<0.05)呈负相关;血瘀质与AS2-1-LICA呈正相关(r=0.481,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中医体质的判别具有一定意义,且AS2-1值较S2峰时流速对中医体质辨识和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彭景邹忆怀陈星史永梅张文征贾卫华
关键词:中医体质体质辨识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超声
田从豁“形神共调五部八法”治疗脑卒中肢体麻木经验探析被引量:7
2022年
总结田从豁教授“形神共调”学术思想,结合脑卒中肢体麻木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形”“神”的深层含义和关系,“形神共调五部八法”的学术内涵及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应用特点。从脑卒中肢体麻木的核心组穴方案、针刺手法的选择以及常用临床配穴等方面,深入挖掘“形神共调五部八法”治疗特点,并结合病案举例,在脑卒中肢体麻木的治疗中,总结田从豁教授基于《黄帝内经》形神理论的应用经验,以脑络髓海受损、经络气血失养为病机,治疗以益气宁神、养血调形和形神共调为法则;突出围绕“调神八法”“调形五部”,通过“小而精”的取穴和灵活细致的行针手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单次针刺治疗效力、减轻患者负担的特色。田氏“形神共调五部八法”对于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向基层医疗广泛推广。
彭景王寅贾卫华史永梅邹忆怀陈星
关键词:名医经验针刺脑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