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疫情
  • 1篇疫情调查
  • 1篇源性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人
  • 1篇腮腺炎
  • 1篇土源性
  • 1篇土源性线虫
  • 1篇农村
  • 1篇疟疾
  • 1篇疟疾流行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流行性
  • 1篇流行性腮腺炎
  • 1篇感染率
  • 1篇艾滋病
  • 1篇报告病例
  • 1篇暴发疫情

机构

  • 4篇阆中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曹妍
  • 4篇侯仕茂
  • 4篇冉定鑫
  • 1篇李秀凯
  • 1篇蒲奎
  • 1篇王培联
  • 1篇王毅
  • 1篇许华

传媒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8-2017年阆中市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阆中市2008-2017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阆中市2008-2017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阆中市2008-2017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报告病例134例,占同期总报告数的37.6%(134/356),年度报告发病率(χ~2=88.23,P<0.01)及构成比(χ~2=18.68,P<0.01)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62∶1,确诊时平均年龄(61.48±8.07)岁,50~59岁占50.0%,小学及以下文化占59.7%,已婚有配偶占70.1%,农民及民工占67.9%,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68.7%。异性性传播为主占95.5%,男性商业性性行为占79.1%,女性非婚非商业性行为占59.5%。HIV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和8年及以上分别占15.8%和38.6%,病例晚发现比例47.0%(63/134)。结论阆中市50岁及以上人群疫情发展较快,已成为艾滋病防控重点对象,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该人群感染艾滋病风险。
曹妍冉定鑫杨小琼邓秀李杨侯仕茂崔桂萍
关键词:艾滋病中老年人流行病学分析
1950-2017年阆中市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1950-2017年阆中市疟疾疫情资料,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策略和措施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7年阆中市疟疾疫情数据、工作报表、预防控制措施等资料,描述分析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结果 1950-2017年阆中市共报告疟疾8 019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从1950-1959年的125.69/10万下降到2000-2017年的0.11/10万。最后一例内源性病例发生在1981年,外源性输入性病例发生在2011年。2002年开始发病率持续控制在0.05/10万以下,2014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全市各乡镇均曾有病例分布,疟疾发病高峰期在夏秋季6-10月,20~59岁年龄组发病较高(62.75%),男女之比为1.35∶1。疟疾自然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疟疾发生和流行的主要虫种是间日疟原虫。结论经过多年防治,阆中市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并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今后疟防工作重点要加强流动人口和输入性疟疾的监测管理,同时要做好大众健康教育,动员全民搞好爱国卫生运动。
曹妍杨小琼冉定鑫侯仕茂李杨周志泓
关键词:疟疾疫情
一起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调查1起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含腮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方法按流腮诊断标准搜索病例进行疫情描述;收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利用疫苗保护效率即疫苗效能(VE),公式VE(%)=(未接种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未接种组发病率×100%=(1-RR)×100%计算疫苗保护效力。结果共搜索到126例病例,人群罹患率为11.42%(126/1 103)。全校22个班级中16个班有病例,未接种儿童罹患率为27.47%(64/233),接种儿童罹患率为10.78%(56/519),VE为61%。接种1剂次疫苗保护效力随接种时间间隔延长呈降低趋势。结论含腮疫苗接种是流腮的保护因素,疫苗保护效力随接种间隔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建议在现有1剂次含腮疫苗接种的基础上,3年后再增加1剂次。
曹妍李秀凯侯仕茂王毅蒲奎许华王培联冉定鑫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阆中市农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阆中市农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防治土源性线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阆中市5个村年龄≥3岁的常住人口及居住≥1年的外来人口为调查对象;采集>30 g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查钩虫、蛔虫和鞭虫的虫卵,分析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分布特征。结果调查1 020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48例,感染率为4.71%;其中钩虫感染24例,感染率为2.35%;蛔虫感染25例,感染率为2.45%;同时感染钩虫和蛔虫1例;未检出鞭虫和蛲虫。5个监测村居民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生厕所未改建的居民感染率较高,为6.57%;饮用水水源为浅井水的居民感染率较高,为5.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居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阆中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为4.71%,属于低流行水平地区;其中60~89岁、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的居民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率还与改建卫生厕所和自来水供水有关。
曹妍杨小琼冉定鑫苟丽华李杨侯仕茂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农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