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志聪

作品数:11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气候
  • 3篇污染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预测
  • 2篇夏季
  • 2篇海冰
  • 2篇海温
  • 2篇高温
  • 2篇北极海冰
  • 1篇地球系统
  • 1篇冬季风
  • 1篇短期气候
  • 1篇短期气候预测
  • 1篇训练集
  • 1篇遥相关
  • 1篇源地
  • 1篇灾害
  • 1篇中国北方沙尘...
  • 1篇日数
  • 1篇沙尘

机构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11篇尹志聪
  • 5篇段明铿
  • 5篇王会军
  • 3篇尹志聪
  • 2篇陈海山
  • 2篇孙博
  • 2篇周波涛
  • 2篇黄艳艳
  • 1篇张文君
  • 1篇李宁
  • 1篇杨晓光
  • 1篇郑景云
  • 1篇姜大膀
  • 1篇高清竹
  • 1篇俞淼
  • 1篇郭东林
  • 1篇马小会
  • 1篇黄海军
  • 1篇刘传玉
  • 1篇孙博

传媒

  • 6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学周刊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三角地区冬季霾污染日数的季节预测被引量:6
2021年
将霾日数年际增量作为预测对象、前期外强迫因子作为自变量,分别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广义相加模型建立长三角地区冬季霾日数预测模型。综合考察“去一法”交叉验证和循环独立样本实验的结果,选出适用于各个模型较优的建模方法,并对比长三角地区冬季霾日数预测模型(MODEL1)和长三角地区冬季霾日数分月预测模型(MODEL2)。MODEL1、MODEL2的均方根误差(解释方差)分别为2.69(80.01%)、2.76(79.04%),两类模型均能成功捕捉霾日数的年际-年代际趋势和极值。MODEL2预测的霾日数距平同号率(97.3%)优于MODEL1(86.49%),具有良好的距平符号捕捉能力。MODEL1采用11月之前的外强迫因子,可提前一个季度预测冬季霾日数;MODEL2采用更新的外强迫因子,可不断预测每月霾污染状况。通过两类模型组合使用,可更准确预测长三角地区冬季霾日数,为霾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董莹尹志聪段明铿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广义相加模型短期气候预测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简介及最新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特征、关键过程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重大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升。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的基本情况。项目拟在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多尺度海-陆-气耦合过程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理,挖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前兆信号;发展动力与物理统计相结合的极端事件预测新方法,研制针对中国极端事件的新一代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与检测归因系统。文章重点总结了自2022年12月项目立项至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陈海山张耀存张文君尹志聪华文剑华文剑况雪源马红云马红云
关键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海气相互作用陆面过程
北极海冰,欧亚遥相关型与夏季华北臭氧污染
臭氧(O3)污染近年来愈发严重,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地危害.在中国的几个主要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臭氧浓度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数倍.2017 年,华北夏季臭氧最大8 小时平均浓度超过 150μg/m3....
尹志聪曹不凡
触发2023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沙源累积和天气扰动机制被引量:8
2023年
2023年3—4月,我国共出现10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3月19—24日和4月9—13日的沙尘过程分别达到强沙尘暴和沙尘暴等级,给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后冬至前春的欧亚大气环流异常呈纬向带状分布,导致沙源地的地表气温以及土壤温度持续偏暖、降水整体偏少、蒸散发效应显著。疏松的沙源为春季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触发3月19—24日和4月9—13日沙尘暴过程的天气扰动系统都是蒙古气旋,但两次蒙古气旋及其与后部冷高压的配置存在差异,这也直接造成两次沙尘暴过程在强度、路径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别。此外,本文也从气候累积效应和天气扰动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沙尘事件的研究重点,并侧重讨论了开展沙尘次季节-季节以及年代际预测的必要性和关键点。
尹志聪霍芊伊麻晓晴张艺佳马小会王会军
关键词:沙尘暴沙源地蒙古气旋PM10极端气候
浅谈《公共气象服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2017年
公共气象服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公共气象服务从业者却仍以单一的气象学科人才为主,复合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非常紧缺。高校大气科学专业需要顺应形势,从新时期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和人才需求等方面阐述《公共气象服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从教师和学生双方考虑进行教程改革,以培养出更加专业的复合型气象服务人才。
尹志聪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课程
“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被引量:32
2020年
“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等都将面临着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并且干旱、洪涝等多种气候灾害是“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沿线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灾害风险关乎“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及亚投行的投资安全。在此背景下,2016—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部实施了“‘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咨询评议项目,项目针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的事实、未来变化预估、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开展了若干分析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有关进展报告四份,包括一份总报告和三份分报告。本文扼要地概括和介绍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王会军唐国利陈海山吴绍洪效存德姜大膀周波涛孙建奇段明铿徐影罗勇杨晓光王凡康世昌王毅高清竹左军成张元明魏伟郑景云王国庆高学杰李宁刘传玉曾晓东鲍艳松张弛曾刚孙博黄艳艳施宁尹志聪张杰俞淼陈活泼祝亚丽马洁华燕青郭东林张颖高雅
关键词:一带一路气候变化灾害
关于气候变化对北方冬季霾影响机理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在气候变化日益显著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冬季霾污染愈发严重,对环境、健康和交通等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人类活动带来的颗粒物排放(内因)与特定的气候条件(外因)相叠加,加强了中国北方霾污染的...
王会军尹志聪
关键词:气候变化北极海冰冬季风海温
文献传递
2022年夏季中国高温干旱气候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40
2023年
2022年夏季,中国中东部发生了极端高温干旱气候异常,给经济、农业、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回顾了此次高温干旱气候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其主要成因。2022年夏季,中国中东部区域平均的极端高温频次、日最高温度平均值、高温日数等指标均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大值,区域平均降水则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此次气候异常主要是由于夏季中国中东部受强大的高压系统控制,与偏强的西太副高、中纬度的西风带扰动以及热带海温的影响有关。此外,本文探讨了全球增暖趋势对极端高温事件增多的影响,以及未来中国地区高温和干旱事件的可能变化。
孙博王会军孙博王会军周波涛黄艳艳
关键词:高温干旱西风带海温全球变暖
近几年我国霾污染实时季节预测概要被引量:13
2019年
近些年,中国东部经历了严重的霾污染,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有巨大的危害。在1周以内的霾污染预报之外,季节尺度的霾污染预测可以给减排治污措施的制定提供更长时间尺度的科学支撑。本文以年际增量为预测对象,选取前期外强迫因子为自变量,分别针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建立逐月的冬季霾日数季节尺度预测模型,并开展了实时的季节预测。总体来看,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预测模型的性能大体处于相似的水平,均方根误差在2 d左右,对距平符号的捕捉率在80%以上,对霾日数变化的长期趋势具有很好的再现能力。在2016/2017年冬季京津冀霾日数实时预测中,模型预测的结果相对于常年值的定性结论全部准确,相对于前一年污染状况的结论大多数准确。在2017/2018年冬季长三角霾日数实时预测中,12月和1月的预测误差较小,2月的预测误差在2 d左右。
尹志聪尹志聪王会军
关键词:污染气候预测减排
贵州威宁一次雹暴过程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2022年
为系统了解中国西南复杂地形区域雹暴的动力及微物理特征,聚焦贵州威宁,主要利用多普勒双偏振雷达对该地区发生的典型雹暴进行观测,并通过三维对流云模式对雹暴进行数值模拟。观测中,在对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模糊逻辑的算法识别雹暴系统中的水成物粒子;数值模拟中,利用模式对雹暴的动力与微物理过程进行模拟,并对雹暴的人工消雹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高原小槽东移及高低空急流的配合导致研究区域内产生雹暴;(2)雹暴的发展期及成熟期是冰雹形成的关键时段,雹暴系统中冰雹主要是低密度霰粒子及高密度霰粒子在过冷的环境下,与过冷水及其他水成物粒子相互作用后形成的;(3)利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雹暴的发展过程,模拟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模拟也证实霰粒子与过冷液滴相互作用对于冰雹的形成至关重要;研究对于中国西南复杂地形区域雹暴预警预报及人工消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昱尹志聪周筠珺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过程雹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