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液相沉淀-热还原纳米Fe包覆Mo粉末微结构特征
- 2010年
- 采用液相沉淀-热还原法制备纳米Fe包覆Mo合金粉末,研究还原过程中的晶粒组织及微结构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还原过程中,粉末晶粒平均晶粒尺寸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微观应变在还原温度为600℃时最高,Mo晶粒先于Fe晶粒还原并长大至1μm左右,Fe晶粒粒径最终保持为1.8nm,并形成20nm左右的薄层,沉积在Mo颗粒表面。
- 银锐明范景莲刘勋张曙光
- 关键词:晶粒组织微结构
- Fe_2(MoO_4)_3/Si_3N_4复合粉末还原及热压微观组织结构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以α-Si3N4,Fe(NO3)3.9H2O和NH4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Fe2(MoO4)3/Si3N4复合粉末,采用氢气还原与热压法获得Fe-Mo/Si3N4复合粉末与烧结体,采用X线衍射仪(XRD)、电子能谱(EDS)、电镜扫描(SEM)和电镜透射(TEM)等方法对Fe-Mo/Si3N4复合粉末与烧结体物相、成分及微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e-Mo/Si3N4复合粉末主要成分为α-Si3N4,Mo,Si和Fe-Mo氮化物(Fe6Mo7N2和Fe3Mo3N),其中Mo颗粒长大;粒径为4~7μm的Mo5Si3大颗粒均匀镶嵌在Si3N4,Fe-Mo氮化物(Fe6Mo7N2和Fe3Mo3N)及SiO2的混合物组成的粒径为1μm左右的小颗粒之中。
- 银锐明范景莲钟定铭刘勋张曙光
- 关键词:原位反应SI3N4MO5SI3
- Fe_2(MoO_4)_3/Si_3N_4复合粉末还原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结构被引量:1
- 2010年
- 观测Fe_2(MoO_4)_3和Fe_2(MoO_4)_3/Si_3N_4粉末H_2还原后的微结构特征,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Fe_2(MoO_4)_3还原后转变为20 nm厚的Fe薄层包覆Mo颗粒的微结构;Fe_2(MoO_4)_3/Si_3N_4粉末被还原后转变为两种结构形式颗粒粉末,一种为3-5nm的薄层Fe包覆在Mo颗粒表面粉末,一种为粘附有纳米Fe-Mo氮化物、Si、Mo等颗粒的Si_3N_4粉末。Fe_2(MoO_4)_3/Si_3N_4粉末还原后形成这种微结构的原因是,在还原过程中同时发生了两种反应:一种是Fe_2(MoO_4)_3自身发生分解还原反应,另一种是Fe_2(MoO_4)_3与Si_3N_4颗粒表面发生反应。
- 银锐明范景莲刘勋张曙光
-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SI3N4微结构
- 添加Mg、Y氧化物对Fe-Mo/Si_3N_4金属陶瓷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提出在Fe-Mo/Si_3N_4金属陶瓷中添加Mg、Y氧化物,在常压烧结条件下实现金属复合、晶须技术双重强韧化陶瓷,并研究了Mg、Y氧化物对Fe-Mo/Si_3N_4金属陶瓷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g、Y氧化物的Fe-Mo/Si_3N_4金属陶瓷,存在与Si_3N_4润湿性极好的金属Fe与MoSi_2相,颗粒状α-Si_3N_4转变成晶须条状β-Si_3N_4,烧结体致密且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各项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金属复合、晶须技术双重强韧化Si_3N_4陶瓷。
- 银锐明范景莲刘勋张曙光
-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常压烧结金属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