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丹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脱氮
  • 2篇BTEX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作用
  • 1篇电子受体
  • 1篇厌氧
  • 1篇厌氧生物
  • 1篇生物地球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生物修复
  • 1篇水层
  • 1篇脱氮能力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模拟
  • 1篇硝化
  • 1篇硝化性能
  • 1篇环境工程
  • 1篇降解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篇曲丹
  • 2篇周睿
  • 2篇任何军
  • 1篇王霄
  • 1篇赵勇胜
  • 1篇苏燕
  • 1篇陶怡
  • 1篇赵胜
  • 1篇刘勇波

传媒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水利与南...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株新的Pseudomonas thivervalensis MATH1 BTEX降解及脱氮能力被引量:2
2016年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统称为BTEX)普遍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好氧反硝化BTEX降解菌Pseudomonas thivervalensis MATH1是从硝酸盐还原条件下BTEX污染的介质中分离的。该菌株对BTEX的去除速率分别为4.71、6.59、5.64、2.59mg/(L·d)。柠檬酸钠、硝酸盐和NaH2PO4促进菌株BTEX降解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0.5g/L、100mg/L和96mg/L。此外,具有nirS和nosZ基因的MATH1对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速率分别为2.49mg/(L·h)、1.50mg/(L·h)和0.83mg/(L·h)。MATH1有助于减轻生物刺激所投加氮源的二次污染。该研究显示了使用MATH1对BTEX污染场地进行生物修复的可行性。
曲丹赵勇胜任何军周睿
关键词:环境工程BTEX生物修复脱氮PSEUDOMONASMATH1
一株低温苯胺降解菌的好氧反硝化性能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富集筛选技术获得了假单胞菌AN-1,通过脱氮效能分析和氮平衡计算,证明了该菌株在10℃下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能力。其氨氮去除的途径一个是细胞同化,另一个NH4+→NH_2OH→NO_2-→N_2O→N_2。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受苯胺污染的地下水中分离到了一株低温苯胺降解菌,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其好氧反硝化性能及机制,目的是为含氮化合物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提供新颖的菌种资源,及为丰富其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刘勇波刘勇波曲丹
关键词:好氧反硝化脱氮
BTEX污染模拟含水层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2013年
通过98 cm砂柱实验模拟BTEX污染含水层的过程,分析含水层中总有机碳、硫酸盐、铁、无机氮和可溶性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揭示其厌氧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以BTEX为电子供体,以环境中NO3-,Fe3+及SO42-为电子受体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为主要作用,NO3-,Fe3+及SO42-电子受体的还原分别发生在距砂柱入水口70-89,55-70及34-55 cm处;有机氮矿化作用和CO2对碳酸盐的溶蚀作用发生在整个受污染区域;硫化亚铁沉淀生成主要发生在0-55 cm处,使该区域总铁量较55-70 cm处有所升高;可溶性碳酸盐含量变化由H+的溶解作用,0-70 cm处发生的碳酸亚铁沉淀生成及70-89 cm处CO2对碳酸盐的溶蚀作用共同决定;BTEX污染源附近污染晕中形成了高浓度有机碳的典型特征。
王霄曲丹赵胜苏燕陶怡周睿
关键词:BTEX电子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