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子文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鼠肝
  • 1篇鼠肝细胞
  • 1篇拮抗
  • 1篇拮抗作用
  • 1篇细胞
  • 1篇肝细胞
  • 1篇BDE-20...
  • 1篇DPC
  • 1篇大鼠肝
  • 1篇大鼠肝细胞

机构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李师登
  • 1篇杨旭
  • 1篇刘丹丹
  • 1篇李子文
  • 1篇张凤娇

传媒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BDE-209和PCB153在致大鼠肝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上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都是为人熟知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同为室内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由于二者结构类似,通常认为PBDEs具有和PCBs相似的毒性。染毒剂BDE-209和PCB153分别是PBDEs和PCB家族的主要同系物,并且同时存在于环境和人体组织中。实验以DNA蛋白质交联(DPC)为生物标志物研究BDE-209和PCB153单独及联合染毒的遗传毒性。对大鼠肝细胞在37℃下染毒1h。浓度设置如下:BDE-209(0、1、6.5、12μg.mL-1);PCB153(0、1、6.5、12μg.mL-1);BDE-209(3.25μg.mL-1)+PCB153(3.25μg.mL-1)。实验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相比,测得DPC水平随BDE-209(或PCB153)浓度增大而显著增高(p<0.01);PCB153比BDE-209引起更高水平的DPC(p<0.05或p<0.01);联合染毒组的DPC水平显著低于PCB153组(p<0.01),但稍高于BDE-209组(p>0.05)。从以上结果可知,BDE-209和PCB153之间存在拮抗作用;BDE-209和PCB153具有遗传毒性,并且就致DPC作用而言,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李子文李师登张凤娇刘丹丹杨旭
关键词:BDE-209DPC大鼠肝细胞拮抗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