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胜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并联机构
  • 1篇多体动力学
  • 1篇弱耦合
  • 1篇座椅
  • 1篇RPC
  • 1篇车辆
  • 1篇车辆座椅

机构

  • 2篇天津大学

作者

  • 2篇张俊红
  • 2篇李德胜
  • 1篇刘海
  • 1篇李维伟

传媒

  • 2篇机械设计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3-RPC并联机构的车辆座椅减振装置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车辆座椅存在的多维振动问题,提出一种采用3-RPC并联机构结合减振耗能元件实现多维减振的方法。首先建立减振装置多体动力学模型与数学分析模型,并应用数学模型位移输入-输出关系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研究人-椅系统三垂直轴向加速度传递特性和冲击响应,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三轴向共振频率避开了人体敏感频段和车辆悬架及轮胎共振频率;竖直方向最大传递率为1.43,优于固定式座椅(2.08)和机械减振式座椅(1.87),水平方向减振区涵盖了车载环境激励频段,且受冲击作用时系统上平台各轴向加速度和位移峰值明显低于下平台相应值,说明该减振装置对多维稳态振动和冲击激励均具有良好的衰减性能,可显著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
张俊红徐子喻李德胜刘海
关键词:车辆座椅多体动力学
基于并联机构弱耦合设计的多维减振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拓扑结构型综合设计,优选出一种用于多维减振的弱耦合6自由度并联机构,并进行了运动学位置反解分析与验证。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求解并联多维减振系统在瞬态冲击和稳态振动工况下的响应。最后用加速度振级落差评价减振性能,并对上平台响应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在振动发生方向减振效果明显,同时在其他方向衍生振动烈度数量级较低,时域响应特性曲线平滑。
李德胜张俊红李维伟
关键词:并联机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