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2
- 供职机构:考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 中国主要海湾生物区系分析
- 2010年
- 根据《中国海湾志》所提供的生物数据,分析了中国由北向南四大主要海湾集群(辽东半岛东部海湾、上海市和浙江省北部海湾、浙江省南部海湾、海南省海湾)的生物分布现状,并采用Jaccard指数和sβim多样性指数计算比较了这4个海湾的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海湾的生物分布,在生物数量上和特有种数量上并不完全符合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的趋势,而且辽东半岛海湾邻近的黄海特殊海流特性给这里带来较特殊的生物分布.中国4个海湾的数据有条件的支持几何限制因素假说.同时,人类活动显然对海湾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 李立
- 关键词:区系分布纬度梯度Β多样性
-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被引量:22
- 2012年
- 文明的产生与扩散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反映,不同的文明与不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又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地理要素的组合及其共同作用。产生古文明的区域,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地理环境优势的变化,又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本文分析了黄河文明的起源、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黄河特殊的"曲流"形式以及中国特殊的地形阶梯及气候带与晋商的形成,黄河沿岸东西、南北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现代发展滞后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由河流治理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的优势,充分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两岸腹地的左右互动,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岸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综合谋划黄河沿岸地区的发展。
- 李小建许家伟任星李立
- 关键词:黄河文明地理环境人地关系
- 农业对环境影响的国际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分析了2000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农业的环境影响的文献,认为该领域受学者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相关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研究所涵盖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且研究使用的方法更加多样化。主要研究专题包括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农业环境,农业化学物质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建立系统性生态指标,使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信息技术和建模分析等。众多国际研究为研究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尤其是专业村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导致的投入变化以及组织方式的特殊性及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 李立
- 关键词:农业环境环境影响气候变化农业发展
- 基于投入视角的黄淮海平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被引量:32
- 2013年
- 农业增长对资源依赖的变化趋势以及农业发展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运用脱钩理论,以2000—2005和2005—2010年为时间尺度,以县域为空间尺度,探讨黄淮海平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揭示两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及转移特征,并尝试分析脱钩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脱钩类型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均发生明显变化,黄淮海平原农业正处于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的过渡时期。2000—2005年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强复钩和扩张性复钩为主,脱钩空间格局较为分散;2005—2010年以强脱钩和弱脱钩为主,脱钩区域呈现空间集聚态势;若考虑因技术进步带来的碳排放系数变化因素,脱钩趋势将会更加明显。造成这种空间格局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因素通过互动机制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脱钩类型的转换呈跳跃性,转换方式以强复钩、扩张性复钩转换为强脱钩、弱脱钩为主,且脱钩状态不稳定,持续脱钩难度较大。脱钩状况受到经济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3者作用的两面性是持续脱钩难的重要原因。
- 李立周灿李二玲李小建
-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经济发展脱钩黄淮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