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作品数:6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水利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梯度浓度的黄芩苷(0、12.5、25、50、100、200 μmol/L)处理胆囊癌细胞24 h, 正常胆囊癌细胞为对照,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同时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检测胆囊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最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的胆囊癌细胞内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CK-8结果显示, 黄芩苷处理能够降低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并且随着黄芩苷的药物浓度逐渐增加, 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50、100、200 μmol/L)胆囊癌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35.63±3.59)%、(54.17±2.25)%及(82.00±2.65)%, 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0.30±0.82)%、(69.43±5.41)%及(80.83±2.20)%。中剂量及高剂量黄芩苷组胆囊癌细胞伤痕愈合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1.95±3.21)%、(25.24±3.70)%比(49.55±1.46)%, t=8.645、4.713, P均<0.05]。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黄芩苷组胆囊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57±0.73)%、(25.15±2.03)%及(32.33±2.23)%, 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0±0.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14.25、18.54, P均<0.001), 胆囊癌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随黄芩苷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高。结论黄芩苷能够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敖建 刘聪 苏郑明 李鹏 许峰峰关键词:黄芩苷 胆囊癌 增殖 凋亡 海马可溶性因子体外诱导分化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为胶质样细胞 2016年 目的探索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大鼠海马可溶性因子中的体外发育归宿及分化鉴定。方法显微镜下分离Wistar大鼠海马组织放置于低温DMEM/12培养基,低温振荡2小时后高速离心(15000 g),获取实验所用海马组织可溶性因子。取材出生1天的Wistar乳鼠海马中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NSCs),将ENSCs分别于含海马可溶性因子终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400μl/m L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6天并每日观察,使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印记技术比较各组ENSCs中Nestin、CD133的表达量;同时计量并比较各组ENSCs成球个数,以探索在模拟颅内微环境情况下,ENSCs发育、归宿及分化。进一步于最适宜的海马可溶性因子终浓度中分化神经球,对分化的细胞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入(如:β-tubullin III、MAP2)及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如:GFAP、S100及p75 NGF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大鼠ENSCs在培养基中呈单细胞漂浮生长,球形;ENSCs于海马可溶性因子各实验分组中培养第2天呈细胞球状态,对照组中无细胞球形成(与100μl/m L组比较,P1=0.00),100μl/m 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1=0.00<0.05);至第6天,在100μl/m L组中的细胞球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1’=P2’=P3’=P4’=0.00)。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100μl/m L组中细胞球表达干细胞高亲和蛋白Nestin、CD133阳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其中Nestin、CD133蛋白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化试验中,细胞球呈贴壁生长的单细胞状态、有突起伸出、长梭形,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的细胞表达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S100、p75NGFR阳性,但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tubullin III与MAP2。结论大鼠ENSCs在终浓度为100μl/m L的HSF作用下,可促进ENSCs的增殖分裂;ENSCs在同样浓度下的HSF中可进一步分化为表达GFAP、S100、p75NGFR阳性的胶质样细胞;100μl/m L的HSFS是ENSCs的一种生理性诱导� 李鹏 陈凡帆 谢伟 张昊 钟文军 涂兰波 曹志恺 全伟关键词:海马 微环境 干细胞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药物治疗及脱敏治疗效果欠佳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行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根据常年性AR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通过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术后1年进行随访评价,其中显效17例(53.1%),有效15例(46.9%),总有效率100%。无出血、眼干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具有鼻后神经定位清楚、操作方便、短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对药物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失败者更值得应用。 黄宾 李鹏 孟庆翔 何龙 高雄辉 谢景华关键词:内镜外科手术 耳内镜下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处理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2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Udayabhanu重新分期Ⅰ期4例,Ⅱ期19例,ⅢA期3例,均在耳内镜下完成手术,Ⅰ期及Ⅱ期仅有外耳道骨质破坏者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Ⅱ期仅侵及鼓膜者行鼓膜成形术,Ⅱ期侵及鼓室者行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植入、外耳道重建;ⅢA期侵及乳突腔的行乳突开放、鼓室成形及外耳道后壁重建。随访9~32个月,观察各组结果。结果2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无胆脂瘤复发,无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干耳,仅1例术后外耳道膜性闭锁,10%硝酸银溶液反复灼烧后再通。Ⅰ期患者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33.18±2.01、11.65±1.40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76,P=0.001),平均气骨导差分别为15.15±1.53、0.95±1.17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9,P=0.001);Ⅱ期患者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46.80±6.63、28.03±4.32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2,P<0.001),平均气骨导差分别为27.67±4.98、11.01±3.33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2,P<0.001);ⅢA期患者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56.23±6.47、32.87±1.50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5,P=0.002),平均气骨导差分别为32.87±1.50、17.9±4.36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8,P=0.019)。结论耳内镜下Ⅰ、Ⅱ期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听力提高明显,ⅢA期患者在严格评估适应症的条件下,亦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刘婷 高雄辉 李鹏 谢景华 黄宾关键词:外耳道胆脂瘤 大鼠BMSCs与皮层神经元轴突定向导航、相互促进生长及突触样结构形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疾病的疗效已得到证实,但BMSCs移植后与宿主间... 李鹏 姜晓丹 杜谋选 陈凡帆 邹雨汐 蔡颖谦 唐艳萍腭鞘管及蝶腭动脉在翼管神经切断术中定位翼管的作用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腭鞘管及蝶腭动脉在翼管神经切断术中定位翼管的作用。方法: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55例,根据手术径路不同分为A组(蝶窦前壁入路)29例和B组(中鼻道入路)26例,均于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A组于蝶窦前壁,以腭鞘管定位翼管;B组于中鼻道,以蝶腭动脉定位翼管。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找到翼管,创伤小,术后愈合快,无不可逆的并发症。结论:腭鞘管及蝶腭动脉与翼管外口位置关系恒定,可作为翼管神经切断术的解剖标志。 刘婷 李鹏 孟庆翔 黄宾 谢景华关键词:翼管神经 蝶腭动脉 内镜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