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大庆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甲基化
  • 3篇膀胱
  • 3篇膀胱癌
  • 2篇甲基化状态
  • 1篇休克
  • 1篇造瘘
  • 1篇造瘘管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肾镜
  • 1篇肾镜碎石术
  • 1篇肾造瘘
  • 1篇肾造瘘管
  • 1篇术后
  • 1篇碎石
  • 1篇碎石术
  • 1篇碎石术后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聚合酶...

机构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肖峻
  • 4篇潘大庆
  • 3篇牛三强
  • 3篇刘治
  • 3篇徐从云
  • 2篇沈洲
  • 2篇许言
  • 2篇林垚
  • 1篇吴奎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膀胱癌中eya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系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YA转录共激活磷酸酶4(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ya4基因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1株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和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ya4基因启动子区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中,有4株出现甲基化,其甲基化率为80%;在人正常膀胱细胞系中甲基化阴性。eya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70.7%(53/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60,P<0.01)。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临床病理特征中如单发膀胱肿瘤与多发膀胱肿瘤相比,直径≤3 cm的膀胱肿瘤与>3 cm的膀胱肿瘤相比,低级别膀胱肿瘤与高级别膀胱肿瘤相比,浅表性膀胱肿瘤与浸润性膀胱肿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基因eya4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牛三强徐从云潘大庆林垚沈洲许言刘治肖峻
关键词:膀胱癌启动子甲基化
尿沉渣miRNA甲基化状态诊断膀胱癌价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检测尿沉渣中尿路上皮细胞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评估用于诊断膀胱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96例术前膀胱癌和6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中段晨尿50~100 m L并提取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中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对比膀胱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尿成渣miRNA甲基化状态差异。结果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8.54%、80.21%、60.42%、36.46%、42.7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8%、14.52%、29.03%、22.58%、27.42%;miR-193a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4%、90.32%,联合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92%、74.19%。结论联合检测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的甲基化状态能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能成为膀胱癌无创诊断的潜在方法。
潘大庆徐从云牛三强林垚沈洲许言刘治肖峻
关键词:膀胱癌微小RNA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膀胱癌中GDF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及逆转其甲基化状态对5637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膀胱癌中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对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SP)联合T-载体PCR产物(TA)克隆检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5637、HT1376、KU19-19、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样品中GDF15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用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处理5637,观察处理前后平均甲基化率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5637处理前后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侵袭能力。结果 5637、HT1376、KU19-19细胞中GDF15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率为89.29%、10.71%、8.33%,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分别为86.91%、9.52%、5.95%,膀胱癌组织中GDF15启动子区甲基化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za-dc可以逆转5637中GDF15的甲基化状态:与处理前相比,处理组5637细胞系GDF15蛋白表达增加,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中GDF15基因表达与甲基化状态有关,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逆转甲基化状态可以使基因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GDF15基因甲基化异常状态有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的潜在靶点。
潘大庆牛三强徐从云肖峻
关键词:膀胱癌甲基化迁移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开放肾造瘘管必要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开放肾造瘘管的必要性,为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因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肾造瘘管夹闭组(30例)与肾造瘘管开放组(30例),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_2)、血清乳酸(Lac)、每小时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开放组患者治疗24 h后HR、MAP、SpO_2、Lac、每小时尿量与夹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开放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PCT、CRP均低于夹闭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均为100.00%,开放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夹闭组,总住院费用少于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常规留置双J管的基础上开放肾造瘘管是有必要的。
刘治肖峻潘大庆吴奎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肾造瘘管感染性休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