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
  • 1篇室内氡
  • 1篇子体
  • 1篇氡浓度
  • 1篇氡子体
  • 1篇环境影响
  • 1篇剂量率
  • 1篇监测分析
  • 1篇核素
  • 1篇辐射环境
  • 1篇辐射环境影响
  • 1篇安检
  • 1篇安检系统
  • 1篇不确定度
  • 1篇乘用车
  • 1篇I

机构

  • 5篇北京市辐射安...
  • 1篇核工业北京化...

作者

  • 5篇王毅
  • 3篇马国学
  • 3篇赵广翠
  • 2篇杨勇
  • 1篇宋福祥
  • 1篇孙雪云
  • 1篇曾利萍
  • 1篇刘庆云
  • 1篇李雪贞
  • 1篇宋志艳

传媒

  • 1篇四川环境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中国医院建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AD7测氡仪测量氡浓度的影响因素——北京市室内氡测量与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寻找RAD7测氡仪测量中的影响因素。探讨RAD7测量的不确定度。方法通过北京市历年测量数据,将3台RAD7测氡仪放置在同一场所及设置不同的测量条件,如:采样测量周期时间、循环次数,湿度、气压等,分析测量的影响因素及数据的不确定度。结果测量周期≥30分,湿度≤10%才能有效减少误差;氡浓度有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结论 RAD7连续氡浓度检测仪灵敏度高,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多,做好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刘智慧马国学曾利萍宋福祥刘庆云王毅李鹏宇
关键词:不确定度
北京地区室外氡及氡子体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室外环境空气中氡及氡子体浓度水平,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氡及氡子体浓度在线连续测量装置,测量周期为60 min,在北京地区不同方位的3个观测点,进行为期1年的长期连续测量。结果北京地区室外空气中氡浓度年平均值为(10.9±4.9)Bq/m^3,氡子体浓度(平衡当量氡浓度)年平均值为(5.8±3.4)Bq/m^3、平衡因子年均值为0.52±0.19;观测到氡及氡子体浓度有类似的日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清晨时段,最低值出现在下午黄昏时段、没有观测到平衡因子有日变化规律;氡及氡子体浓度月平均值在4~5月份较低,在11、12月和次年1月份相对较高。结论为期1年的在线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室外空气中氡及氡子体浓度年均值与世界均值水平接近,低于抓取式采样测量给出的我国典型值;氡及氡子体浓度日变化规律与国内外类似测量研究结果相同,季节变化规律具有北京地区局地气候影响特征。
高鹏王毅宋志艳孙雪云
北京市环境中累积剂量测量与瞬时剂量率测量比对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分别对室内及室外环境进行累积剂量测量和瞬时剂量率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比对结果表明,室内累积剂量测量与瞬时剂量率测量E_n≤1,比对结果为满意;2013年北京市环境累积剂量率与瞬时剂量率测量结果相对偏差<30%,比对结果为满意。本次比对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累积剂量测量系统和瞬时剂量测量仪器这两类不同原理的剂量监测仪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赵广翠王毅
钴-60乘用车安检系统辐射水平监测分析
2022年
对某型号钴-60乘用车安检系统产生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分析。对γ辐射源箱的泄漏辐射水平、监督区边界和控制室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驾驶员驾驶不同车型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安检系统门架时的剂量水平进行监测。距γ辐射源箱5cm和1m处X-γ辐射剂量率最高分别为31.5μSv/h和2.66μSv/h。辐射安全监督区边界及控制室内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为2.35μSv/h,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09μSv/h。乘用车驾驶员位置一次通过有效剂量监测结果不大于0.02μSv。该乘用车安检系统监测结果满足《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Z143-2015)和《辐射型货物和(或)车辆检查系统》(GB/T19211-2015)的相关要求。
赵广翠高鹏王毅杨勇马国学
关键词:乘用车安检系统
^(131)I核素治疗病房辐射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建议被引量:7
2021年
将^(131)I核素治疗病房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与估算^(131)I核素治疗病房运行过程中出院患者、被服转运、管道废水排放对周围公众的辐射影响,提出相应的病房选址与防护措施建议,为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等提供参考。
杨勇马国学赵广翠李雪贞王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