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静
- 作品数:22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淮河下游湖泊表层水和沉积物中PPCPs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淮河下游湖泊(洪泽湖和高邮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采集了23个采样点的43个表层水和沉积物样品,检测了样品中的61种PPCPs,分析了洪泽湖和高邮湖PPCPs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计算了典型PPCPs在研究区水/沉积物系统的分配系数,并利用商值法对目标PPCP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和高邮湖表层水中∑PPCPs浓度分别是1.56~2534.44 ng·L^(-1)和3.32~1027.47 ng·L^(-1),沉积物中∑PPCPs含量分别是1.7~926.7 ng·g^(-1)和1.02~289.37 ng·g^(-1),其中表层水中林可霉素(LIN)浓度最高,沉积物中强力霉素(DOX)含量最高,都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要组分;PPCPs空间分布呈现洪泽湖高、高邮湖低的特征;分配特征表明研究区域典型PPCPs更倾向停留在水相,lgK_(oc)和lgK_(d)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对典型PPCPs在水/沉积物系统的分配起重要作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PCPs对表层水和沉积物中藻类的生态风险显著高于蚤类和鱼类,表层水中PPCPs的生态风险高于沉积物,洪泽湖的生态风险高于高邮湖.
- 武宇圣黄天寅张家根田永静庞燕许秋瑾
-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
- Sr掺杂强化LaCo0.5Cu0.5O3型钙钛矿活化过一硫酸盐的性能
- 2020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位掺Sr的LaxSr1-xCo0.5Cu0.5O3钙钛矿增强传统B位掺杂钙钛矿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能力。本文选取效果最好的La0.7Sr0.3Co0.5Cu0.5O3型钙钛矿为研究对象,以偶氮染料AO7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钙钛矿投加量、PMS浓度、pH和染料废水中常见Cl^-对La0.7Sr0.3Co0.5Cu0.5O3/PMS体系降解AO7的影响,并测试了材料的重复利用性和矿化能力。结果表明,La0.7Sr0.3Co0.5Cu0.5O3/PMS降解AO7的速度随着材料投加量和PMS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在中性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快且矿化率良好。该体系主要活性物种之一为·OH,但Sr掺杂后钙钛矿的O空位增多使得1O2也参与到降解过程之中。
- 徐劼高仕谦夏晶张珂邵子纯王澜静田永静
- 关键词:钙钛矿活化单线态氧
-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氯丁橡胶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复配改性沥青的性能
- 2024年
- 为提升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以与基质沥青质量比为11/100的氯丁橡胶(CR)和3/10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沥青,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活化CR/EVA以进一步提升复配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了单一改性、复配改性和低温等离子体活化复配改性沥青(A-CR/EVA-MA)的路用性能,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各改性沥青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各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均有提升,总体表现为活化复配改性优于复配改性和单一改性;A-CR/EVA-MA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布氏黏度及抗车辙因子较基质沥青分别提升了46%、47%、95%、253%和278%,存储稳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技术增加了改性剂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含量,提高了改性剂对沥青中轻质组分的吸附能力,促进了CR和EVA与沥青的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
- 田永静王宇航茆一鸣
- 关键词:改性沥青低温等离子体氯丁橡胶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路用性能
-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医院废水工程实例被引量:14
- 2020年
- 以苏州市某二甲医院一般医疗废水和传染科室医疗废水为对象,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600 m^3/d,实际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的排放要求。介绍了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情况,且工程运行效果稳定,运行期间吨水处理费用为1.26元。
- 孙康田永静时和敏姜涛崔贤程
- 关键词:医院废水生物接触氧化
- 苏州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系统关系时序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考察2007-2018年苏州市经济与水资源系统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定位制约协调发展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苏州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程度较高,发展过程由失调衰退阶段、调和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现已呈良好耦合协调发展模式;水资源压力和水资源保护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要素,经济结构则是影响苏州市水资源系统的第一要素;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推进苏州市经济与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 崔贤程田永静黄天寅陈天羽
-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资源耦合度协调度灰色关联
- 改性污泥和小球藻共热解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 2024年
- 以城市污水污泥和小球藻在高温下共热解,通过FeCl_(2)·4H_(2)O、尿素和KOH进行改性处理,分别制备原始生物炭(SCBC)、铁氮负载生物炭(Fe_(2)NSCBC)、碱二次改性生物炭(KFe_(2)NSCBC),用以吸附四环素(TC)。结果表明,KFe_(2)NSCBC在吸附速率、吸附容量、去除率方面表现都优于Fe_(2)NSCBC和SCBC。当条件为pH=3,TC浓度为200 mg/L,投加量为2.0 g/L时KFe_(2)NSCBC对TC的去除率高达98.51%。表征结果显示,KFe_(2)NSCB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丰富的孔隙结构,同时改性后官能团增多,铁氧官能团(Fe_(3)O_(4))和氮氧官能团成功负载。KFe_(2)NSCBC的吸附行为属于吸热且主动的反应,传质过程满足颗粒内扩散型,等温吸附过程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符合度都很高,在45℃时的饱和吸附量为315.75 mg/g。KFe_(2)NSCBC对吸附TC前后表征对比分析,表明孔径扩散、π-π键、静电反应和氢键以及络合反应共同影响KFe_(2)NSCBC对TC的吸附过程。
- 张学俊田永静王宇航
- 以FAS+S^(0)为底物的生物沥浸对污泥EPS组分和脱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为研究以硫酸亚铁铵(FAS)+硫粉(S^(0))为底物的生物沥浸过程中,污泥的脱水性能及其与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多糖(PS)的关系,设计了新鲜污泥、新鲜污泥+10%接种物、新鲜污泥+10%接种物+(0,2,4,6 g/L)FAS+(0,2,4,6 g/L)S^(0)的3个实验组进行10 d沥浸实验。结果表明:投加量为4g/L FAS+2 g/L S^(0),沥浸时间为6 d时污泥脱水性能最佳,污泥比阻(SRF)和黏度较原始污泥分别下降了83.11%和65.74%。EPS中溶解态PN、PS和结合态PN、PS的含量都随沥浸实验的进行而改变,其中溶解态PS与黏度、SRF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13、-0.813,P<0.05),说明溶解态PS的含量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溶解态PS总量随沥浸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疏水性PS的占比随之增加,污泥脱水性相应改善。
- 赵炜田永静夏晶孙甜甜唐琦雯
- 关键词:污泥脱水性能多糖
- 基于GI理论的LID措施在居住区人工湖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顺畅的水系流动性是维持人工湖优质水质的前提,多生态处理外源污染物污染水体是保持人工湖优质水质的保障。基于苏州市某居民区已建人工湖系统,遵循GI理论(非盈利性可持续建设与良性循环),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组合使用外部水力循环系统、下沉式绿地、多孔透水路面、河岸生态滤池系统等多生态LID措施加以修建,以雨水和附近河水作为补给水源,构建居住区内水体的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雨水资源化利用四位一体生态人工湖系统,为集中居住区人工湖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 殷方亮刘寒寒黄天寅郭富城田永静王涌涛胡金梅周新全赵硕朱其龙
- 关键词:水力循环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运行效能及膜污染特性被引量:9
- 2019年
- 针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成本高、膜污染严重的问题,构建了以不锈钢丝网作为膜材料的新型厌氧膜生物器并将其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水,探究了其稳定运行以及耐温度波动的能力。同时,对甲烷产量、跨膜压差(TMP)以及反应器出水中的COD和挥发性有机酸(VFAs)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污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器的COD去除率稳定在93%以上;出水中的VFAs仅可检测到乙酸,且平均浓度低于10 mg·L^-1;甲烷平均产率为0.28 L·g^-1 (以COD计);当温度由35℃降到25℃时,反应器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66 d的运行期间内,TMP从0 kPa增长到20 kPa,膜阻最高为4×10^12 m^-1。以不锈钢丝网为膜材料构成的新型AnMBR,出水效果良好、产能高、运行稳定。
- 许得雨李正浩盛国平田永静黄天寅
- 关键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低浓度废水膜污染
- 生物淋滤中硫粉对污泥EPS组分和脱水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为探讨生物淋滤过程中污泥的脱水性能及其与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多糖(PS)的关系,以硫粉(S^0)作为底物,设计了不同S^0投量(0,2,4,6,8g/L)+10%接种物的实验组进行10d淋滤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态PN、PS含量和污泥比阻(SRF)在淋滤0~2d降低,之后呈上升趋势,结合态PN、PS含量在淋滤0~8d呈下降趋势,之后略微上升,且S^0投加量越大,上述变化趋势越明显.统计结果发现,SRF与溶解态PN、PS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61、0.875,P<0.01).说明不同S0投加量导致溶解态PN、PS含量变化从而影响了污泥脱水性能,其中溶解态PS的变化对污泥脱水性能作用更大.S^0投量为8g/L、淋滤时间为2d时,污泥脱水效果最佳, S0投量为2g/L、淋滤时间6d效果次之,SRF分别比原污泥降低58%和54%,又由于后者重金属去除率高于前者,推荐S0 2g/L,温度30℃,淋滤时间6d,p H值降至2.66为最适工艺条件.
- 夏晶田永静王骁黄天寅
- 关键词:污泥硫粉脱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