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杰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探索给药错误发生原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探索给药错误发生原因,为制订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的63例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报表,整理与分析汇总,依次通过根本原因法中的头脑风暴法、鱼骨图、特性要因评价、真因查验等确定真因,统计各真因的风险优先系数确定主要失效模式,分析给药错误危险因素及不良事件各项特征的分布差异。结果给药错误主要失效模式是给药核查、身份核查和打印执行单或转抄三大环节,给药核查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未核查药名(注射剂)、无单给药(口服药)和药名相似;身份核查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被打扰;打印执行单或转抄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漏打印。不同事件级别风险优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系、事件类型、当事人身份、当事人职称、当事人学历、当事人工龄、发生时段与班次、药物类型、注射剂、事件发生阶段、危险因素风险优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事件类型、药物类型和发生阶段的给药错误危险因素、给药错误事件级别的发生阶段和当事人学历分布和给药错误注射剂的科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找到给药错误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不良事件的特征分布,临床管理者应结合给药错误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特点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
- 陈娟慧陶艳玲李丽娟黄淑芳张福珍王丹丹童杰邱萍
- 关键词:给药错误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实践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作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结合基层医院现状,构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并临床实践,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后,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正确率提高,预防措施落实率提高,深静脉血栓患者检出率增加,肺栓塞患者病死率下降。结论通过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能有效减少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提升医疗安全和管理水平。
- 黄小红周玥杉郭盛郭盛温济全陶艳玲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管理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探讨影响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存在脂肪肝将2382例健康体检者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使用欧姆龙BP-203RPE III动脉硬化检测装置同时检测左右两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值。以ba PWV≥1400 cm/s为动脉僵硬度增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动脉僵硬度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382例体检者中,发现NAFLD患者935例(39.3%),在1595例男性中,检出NAFLD患者726例(45.5%),在787例女性中,检出NAFLD患者209例(26.6%,P〈0.001);20~39岁年龄段NAFLD组ba PWV水平为(1340.0±180.7)cm/s,显著高于无NAFLD组【(1203.9±155.2)cm/s,P〈0.001】;40~59岁年龄段NAFLD组ba PWV水平为(1437.1±232.6)cm/s,显著高于无NAFLD组【(1355.8±217.9)cm/s,P〈0.001】;大于60岁年龄段NAFLD组ba PWV水平为(1885.8±404.0)cm/s,与无NAFLD组的ba PWV水平【(1830.2±430.6)cm/s】无统计学差别(P〉0.05);不同性别NAFLD对ba PWV增高发生率的影响不同,以女性患NAFLD对ba PWV影响较大;在1643例血压正常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NAFLD和血清总胆固醇为ba 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患者较无NAFLD人群动脉僵硬度增高,以青中年NAFLD患者增高更为明显。NAFLD为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景玲叶文雄丘明宇童杰赵燕陈金军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脉粥样硬化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探讨影响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存在脂肪肝将2382例健康体检者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分析各年龄段两组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特点。以baPWV≥1400cm/s为动脉僵硬度增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动脉僵硬度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382例体检者中,发现NAFLD患者935例(39.3%),在1595例男性中,检出NAFLD患者726例(45.5%),在787例女性中,检出NAFLD患者209例(26.6%,P〈0.001);在616例20-39岁、1463例40~59岁和303例〉60岁人群中,分别发现NAFLDl88例(30.5%)、623例(42.6%)和124例(40.9%);20~39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340.0±180.7)ends,显著高于无NAFLD组[(1203.9±155.2)cm/s,P〈0.001],40-59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437.1±232.6)cm/s,显著高于无NAFLD组[(1355.8±217.9)cm/s,P〈0.001],大于60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885.8±404.0)cm/s,与无NAFLD组的baPWV水平[(1830.2±430.6)cm/s]无统计学差别(P〉0.05);在1643例血压正常者,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NAFLD、血清总胆固醇为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AFLD患者较无NAFLD人群动脉僵硬度增高,以青中年NAFLD患者增高更为明显。NAFLD为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景玲叶文雄丘明宇童杰赵燕陈金军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