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俊
作品数:
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张晨露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魏昙娟子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刘建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赵刚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天文地球
主题
1篇
新沟嘴组
1篇
油气
1篇
油气勘探
1篇
油气勘探潜力
1篇
生烃
1篇
生烃潜力
1篇
勘探
1篇
勘探潜力
1篇
储盖组合
机构
1篇
长江大学
作者
1篇
赵刚
1篇
刘建
1篇
魏昙娟子
1篇
张晨露
1篇
范俊
传媒
1篇
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1篇
2012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资福寺洼陷新沟嘴组油气勘探潜力
2012年
资福寺洼陷位于江陵凹陷东南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晚白垩—始新世新沟嘴组、始新世荆沙组—渐新世荆河镇组和新近纪—第四纪3期构造演化阶段,洼陷总体上表现为NW向的"凹-隆"相间构造格局。古近系盐湖沉积体系发育有沙市组上段和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Ⅰ类生烃区主要分布在洼陷中心;发育了新沟嘴组下段自生自储的原生油藏储盖组合和新沟嘴组下段—荆沙组下生上储的次生油藏储盖组合。原油以来源于本地区的烃源岩为主,断裂和三角洲砂体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位于主要生烃区域两侧的构造带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形成了新沟嘴组自源式成藏模式和荆沙—潜江组异源成藏模式。洼陷北部的荆州背斜带西部为勘探潜力较大的Ⅰ级勘探区,荆州背斜带东部和洼陷以西为Ⅱ类勘探区。
刘建
范俊
魏昙娟子
张晨露
赵刚
关键词:
新沟嘴组
生烃潜力
储盖组合
勘探潜力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