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瑾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主义
  • 1篇独身
  • 1篇短篇
  • 1篇性别压迫
  • 1篇性别政治
  • 1篇言说
  • 1篇优雅
  • 1篇欲望
  • 1篇视域
  • 1篇视阈
  • 1篇手法
  • 1篇他者
  • 1篇女性主体
  • 1篇女性主体建构
  • 1篇自恋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传统
  • 1篇无奈
  • 1篇现代主义

机构

  • 7篇昆明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7篇赵瑾
  • 4篇马慧
  • 3篇段绍俊
  • 1篇赵刚

传媒

  • 3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边缘人”
2015年
随着"边缘人"概念界定的不断更新,"边缘人"所包含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女性"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海明威的三篇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雨中的猫》、《世上的光》,向读者展现了女性因性别差异所致而处于"边缘人"的三种不同状态:恋爱中的无助,婚姻中的无奈,独身中的渴求。
段绍俊赵瑾
关键词:海明威短篇小说
从赫斯顿到沃克——管窥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被引量:1
2012年
循着赫斯顿与沃克主要作品的脉络,梳理这两位美国非裔女性文学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主旨和文学诉求,可勾勒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轮廓:崇尚黑人性,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正视种族和阶级歧视,塑造真实黑人新形象;解构性别主义,诉求黑人妇女解放以及寄情姐妹情谊,期盼大同社会。简言之,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就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精髓和标识。
马慧赵瑾
关键词:美国黑人女作家文学传统妇女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阈下的《皮格马利翁》被引量:1
2015年
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除了父权制,压迫妇女的因素还有很多。鉴于此,该理论倡议将性别问题放在国家、种族、殖民与被殖民的各种因素中去探讨。在反抗父权制的同时,必须反抗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萧伯纳的剧作《皮格马利翁》,我们可以看到:伊莉莎遭受了源自阶级差异、男权意识和父权制思想的殖民压迫,同时也遭受了源于性别差异的性别压迫。
段绍俊赵瑾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性别压迫
《华氏451度》中现代主义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
2014年
《华氏451度》是当代科幻小说大师莱·布雷德伯里仅花了9天时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的地下室用计时租用来的打字机创作而成。作品中大量现代主义的象征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使作品蒙上了现代主义的色彩,为作品的多义性解读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加深了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
段绍俊赵瑾
关键词:现代主义
从后女性主义与拉康镜像论交叉视域看伊琳的主体建构被引量:1
2013年
从拉康镜像论交叉视域看,《福尔赛世家》中的伊琳,身处典型男权制社会的女性,其主体构建过程必然决定于男性"他者"与她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男权制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规范性注视"下,以及其夫索米斯提供的否定她自我的存在的"他者"与她的主体构建形成一种否定关系时,她的女性自我意识被极度压抑,几近泯灭;与志趣相投、两情相悦的波辛尼互相吸引,互为镜像,从对方的镜像中看到自己认同的"他者",她的自我意识开始复苏萌芽;而老乔里恩对她的无私援助与精神支持和小乔里恩对她的欣赏肯定及灵魂交流所提供的"他者"的持续同化也幻化为她的镜中之像,成为她构建自我的对应物,最终成就了她的主体构建。
马慧赵瑾
关键词:女性主体建构后女性主义他者
言说背后的欲望交缠,优雅身后的侵凌反应——从拉康理论看《有产业的人》中老乔里恩和索米斯的言与行被引量:1
2014年
雅克·拉康认为言语是精神分析的唯一通道。因为言语是精神世界里意识和无意识的共同产物,是受控和屈服于内心自恋欲望的结果,是向他者的完美自我不断靠近的外显形式。小说《有产业的人》中老乔里恩和索米斯在各自的镜像带来的异化压力之下,在言语和行为上均体现出侵凌意向,而且不论这种侵凌反应被包裹在何种优雅和慈善的外表之下,都改变不了它们自恋、嫉妒和偏执的本质,是对自我缺失的安慰与掩饰。
赵瑾马慧赵刚
莫辨雌雄为哪般?——莫里森与沃克小说的酷儿书写内涵解析
2015年
"黑人"与"女性"的双重边缘身份,使莫里森与沃克在白人主流文化和父权制话语体系中,运用酷儿书写在文学创作中实践了各自对酷儿思想内涵的领悟。莫里森塑造了"双性同体"的人物,解构了性别二元对立观;而沃克对非异性恋的性形态、性模式大书特书,颠覆了性欲二元对立观。她们的非二元性言说方式,不仅对在男权中心语境中生存的黑人女性给予了人文关怀,批判了男权中心意识形态下的性别政治,也体现了黑人女学者的价值追求。
马慧赵瑾
关键词:莫里森酷儿理论性别政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