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洁 作品数:12 被引量:92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矿业工程 天文地球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平顶山矿区构造煤傅里叶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平顶山矿区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生烃潜能('A')和脂肪链长及支链化程度(B)均小于原生结构煤,芳脂比(I)大于原生结构煤,缩合度(DOC)变化不明显;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生烃潜能('A')逐渐减小,缩合度(DOC)逐渐增加。核磁共振分析结果显示,官能团对煤中芳碳率和脂碳率的变化有一定贡献,芳碳区存在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为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脂碳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亚甲基碳(fb2);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中亚甲基碳(fb2)逐渐减小,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逐渐增加。通过对构造煤化学结构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煤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 郭德勇 叶建伟 王启宝 郭晓洁关键词:构造煤 傅里叶红外光谱 煤结构 一种煤电性频散特性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电性频散特性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制煤样,将得到的煤样浸水处理,自然风干并测量风干后煤样的总孔体积;步骤S2:对浸水处理后的煤样在不同的频率f下进行复电性测量,得到煤样的阻抗Z;步骤S3:使... 孟慧 雷东记 赵晨光 郭晓洁 林晨 薛群山 闫林晓文献传递 构造煤原煤样制作及渗透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构造煤原煤样的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其与型煤煤样的异同,通过改进煤样制作方法,采用在井下取大煤块、实验室加工成型的方法,制取了普氏系数为0.4的构造煤原煤样,并进行了渗透性试验。在改变围压、瓦斯压力等单一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对构造煤原煤样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同等围压、瓦斯压力条件下的型煤煤样的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瓦斯压力一定的状态下,2种煤样的瓦斯渗透性都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型煤的渗透率下降速度大于构造煤原煤样;在围压一定的条件下,瓦斯压力为0.2~0.8 MPa时,受到Klinkenberg效应的影响,构造煤原煤样和型煤煤样的瓦斯渗透性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型煤煤样的渗透率变化规律与构造煤煤样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试验中不能完全替代构造煤原煤样。 宫伟东 张瑞林 郭晓洁 李雷雷关键词:构造煤 型煤 渗透性 围压 瓦斯压力 构造变形对烟煤级构造煤微孔-中孔的作用 被引量:11 2019年 煤作为一种复杂的天然多孔性固体物质,其纳米级孔隙对煤层气的储集和运移有着重大影响。我国受成煤盆地多期次构造运动影响,煤层普遍发育不同破坏类型的构造煤,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在构造变形作用下发生重要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影响着煤层瓦斯的储集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和煤层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首山一矿和义安矿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样品,基于低温液氮吸附(2~50 nm)和二氧化碳吸附(<2 nm)实验,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了构造变形对煤的微孔-中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微孔和中孔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微孔广义分形维数谱宽D10-~D10+和奇异指数α0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整体递增,中孔则先降低后增加。弱变形阶段,微孔信息维数D1和赫斯特指数H逐渐降低而多重分形奇异谱谱宽Δα逐渐增加,中孔D1和H逐渐增加而Δα逐渐降低。强变形阶段,微孔D1,H和Δα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中孔D1和H明显降低,Δα明显增加。分析构造煤孔隙特征与煤体破坏强度的关系,弱变形阶段,构造变形作用导致煤的微孔结构趋于复杂,孔隙连通性较差,中孔结构趋于简单,归因于官能团脱落以及应力作用下部分中孔结构的收缩。强变形阶段,微孔结构差异依然较强,中孔结构差异则由弱变强,这与强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大量的分子间孔、缺陷以及气孔有关。 郭德勇 郭晓洁 李德全关键词:构造煤 基于地质单元的邹庄矿瓦斯异常区划分 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实现瓦斯治理分级分类管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结合安徽邹庄矿生产实际和井田内地质构造分布形态,将其划分为3个地质单元。通过研究各地质单元内的地质构造、瓦斯赋存特征、构造煤发育情况和已采区揭露的瓦斯地质信息,建立了预测瓦斯地质异常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工作面效检指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实际采掘过程中发生动力现象点为临界点,对其相应指标赋临界值,最终形成了以瓦斯含量(7 m3/t)、相对瓦斯涌出量(6.3 m3/t)和构造煤厚度(1.5 m)为核心的瓦斯预测体系。 雷东记 李钰魁 张玉贵 郭晓洁 孟慧关键词:安全工程 地质单元 烟煤级构造煤分子结构演化及动力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2019年 在构造煤显微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RD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变形程度低中阶和中高阶烟煤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并探讨了构造煤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动力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变形程度的增加,低中阶和中高阶烟煤分子结构参数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但各光谱参数的变化强度存在差异.低中阶烟煤,弱变形阶段动力变质作用不具有明显提高煤体变质程度的能力;强变形阶段动力变质效应增加,促进煤体高变质程度升高.中高阶烟煤,弱变形阶段光谱结构参数变化强度小于低中阶烟煤,原因在于变质作用导致煤体有机质结构的应力敏感度降低;强变形阶段动力变质作用加速煤分子缩聚,表现为芳香结构含量快速增加且尺寸增大. 郭德勇 郭晓洁 刘庆军 孙向成关键词:烟煤 构造煤 分子结构 动力变质 煤体瓦斯放散磁场响应特征 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含煤体瓦斯放散磁效应特性,建立瓦斯放散磁效应实验系统,测试磁化与未磁化煤样瓦斯放散过程,研究恒定磁场对煤样放散瓦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散初速度较小(f值越大),磁化后煤样瓦斯放散有明显减小趋势;放散初速度越大(f值越小),磁化后煤样瓦斯放散略有增大的趋势;且两者的变化程度都受磁化时间的影响,在撤掉磁场时Δp并未回落至初始值,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记忆效应。其机理是f值大的煤样,磁化后b值减小,随着压力的升高,磁化后煤样的表面能降低值都小于未磁化的煤样,说明在加磁后煤体吸附容纳瓦斯的空间减少使得吸附量减少,产生的瞬时瓦斯压力梯度降低,从而使得瓦斯的放散初速度降低,而对于坚固性系数f值小的煤样有相反的实验结果。 雷东记 李辉 孟慧 郭晓洁关键词:恒定磁场 构造煤复电性实验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015年 通过测定不同地点的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构造煤在常温常压下的阻抗振幅,得到不同类型构造煤振幅谱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所测100 Hz^100 k Hz频率范围内,各类构造煤Z–f(阻抗振幅–频率)呈一条单调递减曲线。在交变电场下烟煤的导电性较无烟煤及其他岩石差。在所测频段内,无烟煤Z值明显低于烟煤,且差值随着f增大逐渐减小。通过对构造煤Z–M(阻抗振幅–水分)的拟合,得到相关公式;再利用所得构造煤阻抗振幅验证其公式可靠性,找出优势频段。初步分析了煤岩的幅频特性,为试图利用煤岩电性频率域响应特征差异来反映不同变质程度构造煤及与其他岩矿石的导电机理及结构模型,进而为用电法勘探物质组成与结构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郭晓洁 雷东记 张玉贵关键词:构造煤 水分 投影寻踪聚类方法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率,在研究矿井瓦斯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体系,应用投影寻踪方法和聚类方法构建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反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的一维投影特征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级。将模型应用于平煤八矿戊9,10-21030工作面回风巷,预测等级与实际煤与瓦斯突出情况吻合度较高。结果表明,应用投影寻踪聚类方法对平煤八矿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是可行的。 梁跃强 林辰 宫伟东 郭晓洁 张毅鹏关键词:投影寻踪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地质 聚类方法 煤复电阻率各向异性及其频率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017年 为了实现煤岩物质组成和结构的高效电法勘探,基于岩石频率域激电效应,采用复电阻率法测试对四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原生结构煤在不同方向上的复电阻率模值频率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频率不断增加,不同变质程度煤复电阻率模值在走向、倾向、垂向上均依次呈递减趋势;低频阶段复电阻率模值呈现明显各向异性;高频阶段复电阻率模在水平向和垂向呈各向异性,走向和倾向呈各向同性,造成这样的原因与煤中可极化电介质极化的时间长短有关。 郭晓洁 郇璇 宫伟东 张玉贵关键词:复电阻率 各向异性 时间常数 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