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利萍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稻田
  • 1篇养分
  • 1篇养分调控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模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管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钾
  • 1篇马铃薯
  • 1篇钾肥
  • 1篇寒地
  • 1篇寒地稻田
  • 1篇干湿交替
  • 1篇干物质
  • 1篇干物质积累
  • 1篇大豆

机构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3篇孙磊
  • 3篇韩利萍
  • 2篇邰枫
  • 1篇刘元英
  • 1篇徐姗姗
  • 1篇罗盛国
  • 1篇于洪涛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本研究以垦农23为试验材料,探讨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养分调控处理,设置优化施肥(D)和对照施肥(N)2个水平;副区为栽培模式处理,在130 cm的大垄上分别设置垄上4行、垄上5行和垄上6行3种模式。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过程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至鼓粒盛期之间。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优化施肥(D)处理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高于对照施肥(N)处理,其中D-4比N-4提高4.3%,D-5比N-5提高17.1%,D-6比N-6提高29.5%。本试验条件下,优化施肥技术与130 cm垄上6行栽培模式,在3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是当地大豆高产优质合理种植模式。
韩利萍孙磊田静儇张泽钰邰枫毕诗婷刘元英
关键词:大豆养分调控栽培模式干物质积累
不同钾肥及配施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种类及其配施方式对马铃薯钾积累和产量性状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硫酸钾相比,硫酸钾与氯化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促进茎叶中的钾向块茎中转移,增加块茎中钾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都能够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基肥和追肥中含有两种钾肥的处理所得块茎的产量和品质都优于单独施用一种钾肥处理,因此马铃薯生产中可以适量施用氯化钾。基肥中氯化钾施用比例不宜超过50%,追肥中氯化钾的施用比例可以大于50%,氯化钾的总施用比例应控制在50%以内。
毕诗婷孙磊田静儇于洪涛张泽钰邰枫韩利萍
关键词:马铃薯钾肥
水分管理方式对寒地稻田土壤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长期淹水对黑龙江省广泛分布的四种类型水稻土钾淋洗损失和不同形态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土钾淋洗量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或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草甸土在干湿交替处理下钾淋洗量高于淹水处理外,其他三种土壤在连续淹水条件下的钾淋洗量均高于干湿交替处理,且白浆土>黑土>暗棕壤。与连续淹水相比,干湿交替有利于外源钾在表土层积累,同时促进黑土、白浆土和草甸土中缓效钾释放,但减弱暗棕壤中缓效钾的释放。因此,为提高土壤中有效钾供给量,减少钾的淋洗损失,白浆土型水稻土和黑土型水稻土宜采取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式,草甸土型水稻土和暗棕壤型水稻土可适当延长淹水时间。
孙磊徐姗姗韩利萍毕诗婷罗盛国
关键词:水稻土寒地干湿交替水分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