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菲菲

作品数:23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藤材
  • 8篇纤维
  • 7篇导管
  • 7篇维管束
  • 3篇学成
  • 3篇树脂
  • 3篇棕榈
  • 3篇棕榈藤
  • 3篇细胞壁
  • 3篇纤维形态
  • 3篇节间
  • 3篇拉曼
  • 3篇化学成分
  • 3篇改性
  • 2篇主要化学成分
  • 2篇组织比量
  • 2篇脲醛
  • 2篇脲醛树脂
  • 2篇物理性质
  • 2篇纤维形态特征

机构

  • 23篇安徽农业大学
  • 9篇国际竹藤中心
  • 3篇黄山华塑新材...
  • 1篇易高家居有限...

作者

  • 23篇张菲菲
  • 21篇汪佑宏
  • 7篇张利萍
  • 7篇徐斌
  • 4篇涂道伍
  • 4篇薛夏
  • 3篇刘亚梅
  • 2篇任伟
  • 1篇马超
  • 1篇何伟

传媒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世界竹藤通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特性被引量:6
2018年
为做到适材适用、全面提高棕榈藤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以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在径向与轴向对两种藤材纤维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的长度、直径、腔径、双壁厚分别为2007.51μm与2016.02μm、18.11μm与20.46μm、10.62μm与8.84μm、7.49μm与11.61μm。径向自外向内,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度和宽度先增后降;大钩叶藤纤维宽度、双壁厚和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宽比先降后增;大钩叶藤纤维长度、长宽比和两藤纤维壁腔比逐渐下降;高地钩叶藤纤维双壁厚和两藤腔径、腔径比逐渐上升;两种藤纤维腔径经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轴向自下向上,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的纤维长度分别呈降-增-降和增-降-增变化趋势;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宽比先增后降;两藤纤维腔径、腔径比和大钩叶藤纤维长宽比逐渐上升;两藤纤维宽度、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下降;两种藤纤维长度和腔径经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张菲菲李担汪佑宏季必超薛夏王鹏程刘亚梅张利萍
小钩叶藤维管束和导管的轴向变异
2018年
以小钩叶藤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和化学离析的方法,获得小钩叶藤基部、2 m处、中部、梢部等轴向高度的节间和节部的维管束、导管的相关数据,系统分析其在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节间与节部维管束的弦向与径向直径在轴向上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节间、节部维管束、导管的密度在轴向具有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且节间维管束和导管单位面积分布数均显著低于节部(P<0.05)。节间与节部导管分子长度在轴向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节间与节部导管直径在轴向变化无规律可循,节间导管分子长度和直径均显著高于节部,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李担杨淑敏刘杏娥汪佑宏田根林张菲菲季必超薛夏
关键词:棕榈藤维管束导管
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形态特征研究
为了研究棕榈藤的纤维形态特征,以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径向与轴向对两种藤材纤维的长度、直径、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进行统计研究。其中径向是距地面两米处的藤皮、藤中与藤芯处,轴向取距地面1m...
张菲菲李担任伟季必超薛夏汪佑宏
关键词:纤维
黄藤藤笋形态发育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
黄藤笋尖的顶端结构由许多幼嫩的叶片包围着顶端分生组织或原分生组织所组成,笋尖的整体形态近似锥体的剖面,其生长锥具有典型的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由最外层的1层排列整齐、紧密、等径的细胞构成,紧贴原套内部的是原体,其细胞排列整齐...
张菲菲李担汪佑宏刘杏娥江泽慧费本华田根林
关键词:形态发育
脲醛及热处理对钩叶藤、高地钩叶藤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优化藤材改性处理的方案、提高其加工利用水平,以钩叶藤、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对其改性处理前后主要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素材相比,经过120℃热处理后,钩叶藤密度略有增加;钩叶藤和高地钩叶藤抗胀(缩)率分别为11.94%和1.98%,阻湿率分别为4.80%和5.50%,此外高地钩叶藤的抗吸水率为1.80%。按最佳工艺改性处理后,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钩叶藤分别增加了9.71%、9.03%和11.70%,高地钩叶藤分别增加了23.57%、22.11%和18.18%;钩叶藤的抗胀(缩)率为5.40%,钩叶藤和高地钩叶藤抗吸水率分别为13.25%和34.16%。经过上述改性工艺处理后,对钩叶藤和高地钩叶藤密度、尺寸稳定性、阻湿性和抗吸水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杨淑敏李担张菲菲汪佑宏徐斌涂道伍朱臣钦马超
关键词:脲醛树脂物理性质
拉曼光谱对高地钩叶藤纤维S2层主要成分的预测被引量:3
2020年
棕榈藤(rattan)属于棕榈科(Palmae)省藤亚科藤类植物,是一种产于热带森林中,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全球棕榈藤总共有13个属660余种,其中我国自然分布有4属37种5变种,但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不到30种。由于目前对棕榈藤的细胞结构,尤其是藤纤维的细胞壁结构知之甚少,严重限制了对棕榈藤材的研究和加工利用。因此,为构建棕榈藤材纤维细胞壁结构模型,以高地钩叶藤(Plectocomia himalayana Griff.)为研究对象,对其基部、 2 m处、中部和梢部四个部位分别截取试样、软化、聚乙二醇包埋、切片。切片在室温下经0.2 mol·L-1的硼氢化钠(NaBH4)溶液浸泡5~6 h后用蒸馏水洗净,利用LabRam XploRA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采用逐点扫描显微探针成像方法获取光谱数据集。将获得的光谱数据利用LabSpec5软件进行处理,从而得到藤茎不同部位藤皮、藤中、藤芯处纤维细胞次生壁中层(S2)主要成分,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相对含量,并就相对含量在径向、轴向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径向上,高地钩叶藤藤皮处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相对含量最高,木质素相对含量最低;而藤芯处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相对含量最低,木质素相对含量最高;藤中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相对含量居中。在轴向上即不同藤龄处,藤皮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在2 m处最大,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在梢部最大;藤芯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分别在中部、 2 m处、基部处最大。藤皮、藤芯与藤茎一样,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相对含量最小值在梢部,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对含量均在中部最少。分析可知,棕榈藤藤茎不同部位,藤纤维细胞壁中层(S2)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相对含量是不同的。
张菲菲季必超汪佑宏汪佑宏李担马建锋
关键词:纤维细胞壁成分拉曼光谱
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维管束与导管密度研究
为合理开发利用棕榈藤资源,以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各维管束和导管密度在径向和轴向的变化规律。径向的研究,分别取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距离地面1m、2m处和中部、梢部的材料做解剖处理,记...
李担张菲菲任伟薛夏季必超汪佑宏
关键词:维管束导管
一种棕榈藤材藤皮藤芯的区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棕榈藤材藤皮藤芯的区分方法,该方法采用生物解剖方法,每隔一固定距离对藤茎径向的藤材纤维比量、维管束密度、导管比量和薄壁组织比量进行系统测试、计算、分析和研究,根据藤材上述解剖构造特征的径向变化规律,引入藤...
汪佑宏张菲菲李担季必超薛夏任伟徐斌涂道伍张利萍
文献传递
改性脲醛对钩叶藤类藤材弯曲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实现棕榈藤材增强保韧、劣藤优用制作家具的目的,以大钩叶藤、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选择浸注试剂、浸注量、增韧剂量、加热时间4个因素分三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对改性材弯曲性能进行测定,通过优序数法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最佳改性工艺。结果表明,与大钩叶藤素材相比,分别浸注脲醛树脂、脲醛树脂和聚乙烯醇后,其抗弯强度分别增加34.1%和12.7%;而高地钩叶藤素材在浸注脲醛树脂后,其抗弯强度增加2.5%。聚乙烯醇添加后,大钩叶藤、高地钩叶藤脲醛树脂改性材柔量分别增加6.00%和1.93%。综合评价的大钩叶藤最佳改性处理工艺为以脲醛树脂(urea formaldehyde resin,UF)+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改性试剂,浸注量为30%,聚乙烯醇添加量为0.10%,在120℃下干燥1.5 h;综合评价的高地钩叶藤最佳改性处理工艺为以脲醛树脂为改性试剂,浸注量为50%,在120℃下干燥0.5 h。恰当的改性处理不仅能提高棕榈藤材的抗弯强度,也能提高改性材的柔韧性。
张菲菲李担汪佑宏刘杏娥徐斌
关键词:聚乙烯醇脲醛树脂
不同尺度改性剂对粉藤主要力学性质的影响
2018年
以粉藤为研究对象,大分子量酚醛树脂、小分子量酚醛树脂和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为改性剂,采用真空浸渍的方法,通过对其改性处理前后主要力学的性质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藤材基本材性研究、增强改性处理以及纳米材在藤材改性方面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藤材基本力学性质均有所改善,其中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材效果最佳,纳米二氧化硅浸渍改性材虽然在力学性质方面没有酚醛树脂浸渍材明显,但是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在工业及日常利用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粉藤的最佳改性工艺为浸渍材料为小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量为55%,固化温度是120℃,固化时间是1 h。
季必超薛夏汪佑宏任伟张菲菲李担
关键词:改性处理力学性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