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雯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长三角区域背景细气溶胶中不同化学成分质量-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 大气细颗粒物现已成为我国多数区域的首要污染物,其对能见度降低、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长三角区域临安大气本底站利用气溶胶质谱仪(Q-AMS)开展了连续四个季节的观测,得到了长三角...
- 张轶雯
- 关键词:PM1化学成分
- 长三角区域重污染期间PM_1组分特征分析
- 利用气溶胶质谱仪(Q-AMS)在临安大气本底站为期33天的观测数据对2013年冬季长三角区域大范围重污染事件中PM1的化学组分以及质量-粒度分布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重霾期间PM1平均浓度高达212.0μg/m3,硫酸盐、...
- 张轶雯张养梅张小曳沈小静
- 关键词:PM1化学组分有机气溶胶后向轨迹
- 文献传递
- 长三角临安本底站PM_1中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粒度分布与变化被引量:4
- 2015年
- 2013年夏季至2014年春季在中国长三角区域的临安大气本底站利用气溶胶质谱仪(AMS)对PM_1中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浓度以及质量-粒度分布进行观测,发现观测期间PM_1的平均浓度约为53μg/m^3,其中有机物是最主要的成分(约占47%),其次为硫酸盐(23%)、硝酸盐(16%)、铵盐(12%)和氯化物(1.2%)。PM_1平均浓度冬季最高(84μg/m^3),秋季最低(38μg/m^3)。冬季污染时段PM_1浓度较清洁时段高24倍,其中硝酸盐浓度冬季升高最显著,这与冬季燃煤排放增加和低温有利其形成有密切联系。不同化学成分中,有机物粒度分布峰值粒径最小,硫酸盐最大。冬季各化学成分的峰值粒径在4个季节中最大(约600 nm),可能由于污染物积聚时间较长。夏季各成分峰值粒径最小(400~500 nm),且在夏季清洁时段浓度较其他季节高,局地产生的新粒子贡献可能很重要,伴随着光化学烟雾的气溶胶和臭氧污染在这些区域升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 张轶雯张小曳张养梅马千里沈小静孙俊英
- 关键词:PM1化学成分
- 不同污染天气下的气溶胶-云凝结核活化特征和参数化方案
- <正>为了增强对CCN在污染天气下活化的研究,本文在位于长三角区域的本底站--临安,开展了CCN活化实验,以获得CCN在清洁--污染类型天气下的活化特征。在观测期间,将天气类型分为了9类,分别代表了从清洁到霾和雾的天气。...
- 车浩驰张小曳王亚强张璐沈小静张阳梅马千里孙俊英张轶雯王婷婷
- 关键词:气溶胶CCN参数化方案云凝结核
- 文献传递
- 长三角区域重污染期间PM1组分特征分析
- 利用气溶胶质谱仪(Q-AMS)在临安大气本底站为期33 天的观测数据对2013 年冬季长三角区域大范围重污染事件中PM1 的化学组分以及质量-粒度分布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重霾期间PM1 平均浓度高达212.0μg/m3,...
- 张轶雯张养梅张小曳沈小静
- 关键词:PM1化学组分有机气溶胶后向轨迹
- 长三角背景地区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闭合研究
- <正>大气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特性反应了相对湿度对气溶胶散射能力的影响。研究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对于评估气溶胶辐射强迫、了解气溶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3年3月数据研究发现,相对湿度80%时气溶胶散射...
- 张璐孙俊英车浩驰沈小静张养梅张轶雯樊茹霞马千里岳毅张小曳
- 关键词:化学组分长三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