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兰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益气
  • 1篇益气活血
  • 1篇益气活血化瘀
  • 1篇中西医
  • 1篇中西医结合
  • 1篇中西医结合治...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后
  • 1篇西医
  • 1篇西医结合治疗
  • 1篇小儿
  • 1篇小儿脑性瘫痪
  • 1篇脑性
  • 1篇脑性瘫
  • 1篇脑性瘫痪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后
  • 1篇脑卒中后疲劳
  • 1篇康复
  • 1篇化瘀

机构

  • 2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李兰华
  • 1篇毛秋妹
  • 1篇张华荣
  • 1篇张文凯
  • 1篇林碧菁
  • 1篇林青
  • 1篇苏玉花
  • 1篇黄玉珍
  • 1篇郑健

传媒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199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小儿脑性瘫痪发病情况及其病因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通过对脑瘫高危因素儿信访调查以及在小儿神经专科门诊发现的脑瘫,了解脑瘫的发病情况并做脑瘫发病因素分析.脑瘫高危因素儿信访调查采用二种方法,其一是从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产科和海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11472名活婴中,信访调查高危因素地2124名,发现脑瘫21例,占脑瘫高危因素儿9.8‰,占活婴1.83‰.其二是从1994年1月至1996年3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产科和海口市妇幼保住院产科出生的凡是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均由产科医护人员直接发通知信,进书定期随访检查,共有1582名.结果发现脑瘫128例,占脑瘫病危因素地8.09%,确诊脑瘫时年龄均在6个月以内,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此外,从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12335例病人中共发现脑瘫428例.本文对脑瘫的发病因素分析发现,早产、新生儿窒息、妊娠期感染、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导致脑瘫的常见原因.
黄玉珍林青林碧菁陈秀梅苏玉花林琳毛秋妹吴梅兰李兰华张文凯张华荣
关键词:脑性瘫痪病因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91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进氧支持、控制血糖、血压、抗凝、合理饮食、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防并发症等西医常规基础性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倦怠乏力、关节痛、筋肉酸痛、多汗、纳差、眠差、头痛、情志不舒等临床症状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积分治疗前有所增加,治疗组患者的评分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艾灸和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联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后疲劳是临床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方向治疗神经科疾病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作者临床经验是,运用艾灸和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能达到培元固本、理中益气,活血舒筋的效果,临床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以疲劳乏力为主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
李兰华郑健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固本培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