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湘潭市2010年-2016年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了解湘潭市2010年-2016年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病原学类型及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的重症手足口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2016年湘潭地区所有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结果 168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EV阳性率为91.07%,其中EV71型病毒占70.24%,Cox A16型病毒占2.8%,其他肠道病毒占18.45%;各型别之间阳性率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6月,占76.78%,与其他月份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构成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岁~组最多;不同样品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混合样品阳性率最高。结论 EV71型是湘潭地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致病病毒类型,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年龄、季节界限。为提高重症手足口病实验室检出率,提倡对病例多部位联合采样。
- 李巧玲肖娜陈思源王中秋
-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 羊种布鲁氏菌分离株体外抗生素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为研究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本研究利用肉汤稀释法检测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见布鲁氏菌病治疗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离省份的菌株药物敏感性差异。结果在现有的布鲁氏菌耐药拐点下,本研究涉及的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常见治疗药物的MIC均在敏感范围内,其中多西环素(0.06~0.12μg/mL)、四环素(0.06~0.25μg/mL)、庆大霉素(0.015~0.03μg/mL)的MIC范围较低;分析分离株氨苄西林MIC值发现,四川省与陕西省(P=0.0001)、河北省(P=0.0001)和湖南省(P=0.04)均差异显著,河北省与广东省(P=0.02)差异显著。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了红霉素(32μg/mL)、复方新诺明(0.25/4.8μg/mL)MIC值较高的分离株。结论本研究涉及的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见治疗药物敏感,但部分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等的敏感性较低,应加强监测,防止菌株耐药。本研究为我国布鲁氏菌耐药水平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抗性菌株的筛查及防控提供思路。
- 杨晓雯姜霞安翠红孙长云李巧玲李文博蔡英桂姜海
- 关键词:布鲁氏菌最小抑菌浓度复方新诺明
- 2016-2017年湘潭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2016-2017年湘潭市度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掌握本地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能力。方法利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17年湘潭市的监测数据,按发病时间、年龄、初步诊断、暴露食品、包装状态、就餐场所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月份病例占全年的50.17%;1~4岁年龄组、10~19岁年龄组和20~2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占所有发病人数的40.97%,暴露食品中以粮食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及其制品所占比重最大;就餐地点以家庭和餐饮业发生食源性疾病最多。结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应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开展针对性防控,密切关注疾病高发季节、高危人群和暴露食品,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 贺丰王中秋黄艳李巧玲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源性致病菌
- 2015-2016年湘潭市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 2017年
- 目的对2015-2016年湘潭市流感流行毒株监测分析,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采用流感病毒分离鉴定的方法进行病原学监测。结果2015-2016年湘潭市流感网络实验室共检测ILI样本4 184份,检测出流感病毒阳性样本406份,总阳性率为9.70%%。其中H3亚型占48.28%%、新甲H1亚型占17.73%%、BV型占18.23%%、BY型占15.76%%。结论2015年湘潭流感流行以季节性H3亚型为优势流行株、同时混合BY型流行;2016年湘潭流感流行也是以季节性H3亚型为优势流行株、但同时混合新H1N1、BV型流行。
- 李巧玲陈思源王中秋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