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血流感染
  • 2篇球菌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小鼠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凋亡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炎症
  • 1篇液相芯片
  • 1篇易感
  • 1篇易感基因
  • 1篇应激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作者

  • 5篇杨明
  • 2篇王丽
  • 2篇桂明
  • 1篇王成彬
  • 1篇陈琛
  • 1篇何赏
  • 1篇朱敏
  • 1篇陈霞
  • 1篇杜庆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非HLA类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关联研究进展
2014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自身免疫疾病,遗传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之外,多种非HLA基因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SLE免疫紊乱,其不同多态性及单倍型背景可能通过差异性遗传学效应影响SLE的发生与发展,因而探索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基因间相互关系及其表达调控的网络信号通路对于深入了解SLE致病机制,指导其风险评估,开展个性化诊疗及预后等极为关键,是未来SLE研究的重大方向。
王丽朱敏杨明桂明
关键词: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信号转导
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4年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之一,立德树人是本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本文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升、课程思政元素库的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评价以及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等5个维度探讨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可借鉴的实施方法。
顾孔珍徐克前陈霞吴文静杨明
关键词:教学改革
内质网应激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内质网是细胞发挥各种功能的重要场所,是整合多种应激反应的交汇点。内质网膜上存在完整的信号调节机制-内质网应激(ERS)反应机制,细胞凋亡、炎症、免疫异常参与SLE的发病过程,并且ERS可作为共同通路将凋亡、炎症、免疫等多条信号通路联系起来,再通过其下游信号对细胞凋亡、炎症、免疫反应等生理病理活动进行调控。为更好地理解SLE的发病机制,本文对ERS、细胞凋亡、炎症、免疫反应与SLE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杨明桂明王丽杜庆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内质网应激凋亡炎症免疫
干扰素-γ在临床常见血流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2年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在9种临床常见的单病原菌性血流感染小鼠模型中的动力学变化及在区分不同病原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9种细菌或真菌标准菌株的ICR小鼠血流感染模型,用蛋白液相芯片(Millipore)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和PBS对照组感染后0.5 h、1 h、3 h、6 h、12 h、24 h和48 h时血清中IFN-γ的浓度。结果 对照组小鼠血清IFN-γ的浓度极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粪肠球菌组和屎肠球菌组IFN-γ浓度均于细菌入血后12 h时达峰值。除铜绿假单胞菌外,革兰阴性菌均于感染后6 h时达峰值。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后24 h时IFN-γ的浓度达峰值。各实验组之间相比或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FN-γ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在病原菌感染早期即升高,不同病原菌感染后达峰时间各不相同,革兰阴性菌感染后IFN-γ浓度升高最快且幅度最大,革兰阳性菌次之。IFN-γ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鉴别病原菌种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李冬嫦杨明
关键词:干扰素-Γ血流感染小鼠模型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鼠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血清多肽质谱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屎肠球菌血流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血清多肽指纹图谱,筛选差异多肽峰,建立相应的诊断模型并寻找新的标志物。方法 90只ICR小鼠分为对照组(10只)与感染组(80只)。其中,对照组注射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感染组注射1/2 LD50的菌液,注射量均为0.1 ml/10 g,分别于8个时间点(感染后1、3、6、12、24、48、96、128 h)收集血液标本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和IL-6水平。收集血清标本,经弱阳离子磁珠纯化后,行MALDI-TOF MS检测,并采用BioExplorer软件分析屎肠球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多肽指纹图谱。应用纳米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对候选多肽氨基酸序列进行鉴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其血液中IL-1α含量呈下降趋势,IL-1β和IL-6呈上升趋势。分析多肽指纹图谱,共检测到102个血清多肽峰,以感染组与对照组含量相差5倍为基准筛选出了8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的多肽(P<0.01),9个感染组低于对照组的多肽(P<0.01)。以m/z分别为1227.4、1512.9、4509.7、5007.3、7816.7的5个多肽峰建立的诊断模型准确率为80.0%,特异性为76.6%,敏感性为83.3%。经二级质谱鉴定:m/z 1227.4为β2-微球蛋白,m/z5007.3为补体C3。结论利用MALDI-TOF MS技术和BioExplorer软件研究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血清多肽,可以发现感染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多肽,并有效地建立细菌感染的诊断模型。β2-微球蛋白和补体C3有望成为新的用于辅助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标志物。
麻雅婷杨明张可昕陈琛何赏王成彬
关键词:屎肠球菌MALDI-TOFMS血流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