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欢

作品数:17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大豆
  • 6篇玉米
  • 5篇套作
  • 3篇玉米-大豆
  • 2篇多样性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生物量
  • 2篇收割
  • 2篇收割机
  • 2篇套作大豆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脱粒
  • 2篇脱粒装置
  • 2篇物量
  • 2篇利用效率
  • 2篇昆虫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机构

  • 17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凉山彝族自治...
  • 2篇四川省烟草公...
  • 1篇西昌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射洪县农业局
  • 1篇成都野趣生境...

作者

  • 17篇杨欢
  • 8篇杨文钰
  • 7篇雍太文
  • 6篇杜青
  • 5篇陈平
  • 3篇李廷轩
  • 2篇吴雨珊
  • 2篇陈光登
  • 2篇庞婷
  • 2篇王勇
  • 1篇余海英
  • 1篇郑传刚
  • 1篇孟霖
  • 1篇王小春
  • 1篇张锡洲
  • 1篇周丽
  • 1篇杨峰
  • 1篇张群
  • 1篇刘卫国
  • 1篇戢林

传媒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大豆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烟草科学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型大豆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参数优化
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但由于种植模式、作物成熟期等影响,间套作下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国内现有的大豆联合收获机大部分属于大中型,并不适用于西南丘山区的中、小地块,特别是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模式...
杨欢张黎骅陈平杜青雍太文杨文钰
关键词:大豆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正交试验参数优化
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评价被引量:24
2020年
为评价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在室内条件下观察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并设置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供大草蛉成虫取食,测定其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草地贪夜蛾1、2和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3、0.618、0.313,处理时间分别为0.070、0.097、0.305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4.37、10.31、3.28头;大草蛉成虫的搜寻效应随着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扰作用随着大草蛉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加强,且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龄期,大草蛉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干扰作用不同,幼虫为1龄时,大草蛉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干扰作用最大,幼虫为2、3龄时的干扰作用次之。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可作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备选天敌资源。
曹雯星张韬杨欢徐自强顾俊杰陈红星
关键词:大草蛉捕食行为
不同荫蔽程度及光照恢复对不同大豆品种光合生理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明确不同荫蔽程度及光照恢复对不同大豆品种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田间荫蔽设计及耐荫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2个不同耐荫型大豆材料:南豆12(耐荫)和九月黄(不耐荫),设置S0(正常光照)、S1(30%遮荫)、S2(50%遮荫)和S3(70%遮荫)共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荫蔽程度及光照恢复对大豆形态性状、光合特性、抗氧化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荫蔽下,2个大豆材料的茎粗、叶面积、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且均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茎长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则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南豆12的S1、S2处理的SOD活性显著上升了20.40%、43.60%,S2、S3处理的POD活性显著上升了14.71%、25.61%,而九月黄S2、S3处理的SOD活性显著上升了61.90%、43.19%,POD活性除S1显著降低外,其他处理没有显著变化。光照恢复后,2个品种的茎粗、生物量及光合特性参数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光照恢复后第2周,南豆12只有S3处理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九月黄则各个处理均高于对照,此外南豆12的S1和S2处理SS含量较九月黄的JS1、JS2高,差异显著。【结论】荫蔽会影响大豆的形态、光合特性、抗氧化代谢能力以及渗透调节物质,但不同品种对不同荫蔽条件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南豆12由于其光合速率更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更小,所以拥有更强的抗荫蔽能力,在光照恢复过程中的反应也更为迅速。此结果可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耐荫大豆的培育与挑选提供了理论参考。
汪直华汪扬媚陈梦武晶杨欢杨文钰吴雨珊
关键词:大豆荫蔽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特性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特性和氮素积累特征,并探讨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结果表明,1)高效基因型水稻在保证高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产量为低效基因型的1.74-2.37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低效基因型高23.97%-70.55%。2)高效基因型干物质量积累高峰期出现在抽穗-成熟阶段,而低效基因型出现在分蘖-拔节阶段;高效基因型干物质量在分蘖-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分别是低效基因型的1.12,1.49和5.85倍,差异显著。3)高效基因型在分蘖期(移栽后32d)进入氮素高速积累时期,并在48d时积累速率达到最高(美国谷、IR31892-100-3-3-3、IRIT216分别为11.32,12.36和15.83mg/d·株),且持续时间长达49d;而低效基因型也是在分蘖期进入氮素高积累时期,并在37d时积累速率达到最高(加早935、IR32429分别为9.31和7.25mg/d·株),但维持高积累速率的时间较高效基因型短12d。4)抽穗-成熟阶段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贡献率分别为62.65%和47.42%;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和8.77%,对氮素收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2.14%和15.90%。表明,抽穗至成熟期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积累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关系密切,分蘖至抽穗期是水稻氮素营养管理的关键阶段。
戢林杨欢李廷轩张锡洲余海英
关键词:干物质量氮素利用效率
玉米-豆科作物带状间套作对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优势的影响被引量:45
2022年
为明确玉米大豆套作、玉米花生间作养分吸收利用对产量优势贡献的差异。本研究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通过比较间套作与相应单作成熟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综合分析了玉米大豆套作、玉米花生间作中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套作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为1.16~1.72,具有套作产量优势,玉米花生间作LER为0.89~1.13,无明显间作产量优势。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比相应单作提高32.60%~54.22%、27.35%~34.64%和17.74%~24.42%,氮素利用效率低于相应单作21.99%~42.07%。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R的贡献分别为0.34~0.62、0.31~0.46和0.22~0.32,利用效率的贡献分别为–0.11~–0.35、–0.03~–0.31和–0.11~0.22。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出相应单作–7.86%~31.58%、23.09%~46.52%和1.60%~55.48%,氮素利用效率高出相应单作7.55~26.60。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R的贡献分别为0~0.22、0.05~0.27和–0.11~0.32,利用效率的贡献分别为–0.25~0.19、–0.32~0.11和–0.47~0.32。因此,玉米大豆套作优势在营养方面的基础主要来自于相对于单作养分吸收总量的增加,而玉米花生间作无明显间作优势主要因为养分吸收对产量优势的贡献较小。
杨欢周颖陈平杜青郑本川蒲甜温晶杨文钰雍太文
关键词:玉米花生间作养分吸收量养分利用效率
减量施氮及施肥距离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增产节肥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RN1:210 kg N·hm^(-2);RN_2:270 kg N·hm^(-2);CN:330 kg N·hm^(-2))与4个施肥距离(与窄行玉米距离,D1:0 cm、D2:15 cm、D3:30 cm、D4:45 cm)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增产节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N相比,RN_2下玉米花后的干物质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1.4%、23.0%、16.0%,玉米穗粒数与单株产量增加1.6%和4.9%;大豆花前的物质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贡献率提高2.1%、37.9%、26.9%,单株粒数与籽粒产量均增加7.3%;RN_2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作物氮素吸收量与氮肥利用率比CN提高5.0%、44.4%,玉米的土壤总氮含量提高4.1%,大豆的则降低0.8%.各施肥距离间,以D2处理效果较好;RN_2下,D2的玉米花后(大豆花前)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玉米穗粒数(大豆单株粒数)分别比D1提高57.2%、9.4%,大豆的则比D4提高335.2%、2.4%;D2的玉米/大豆套作系统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分别比D1提高15.1%和112.4%,比D4提高21.4%和66.3%;玉米土壤总氮含量D2比D1提高6.6%,大豆土壤总氮含量D2比D4提高16.0%.合理的减量施氮和施肥距离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干物质向籽粒转运,提高作物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与氮肥高效利用,达到节肥增产的目的.
陈平杜青周丽杨欢董茜宋春杨文钰雍太文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
套作大豆共生后期弯曲力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筛选适合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相应的生物力学性能指标,以耐阴型品种'南豆12'和不耐阴型品种'C10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套作和大豆单作两种种植模式下,进行了不同品种的节间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力学指标的测定和相应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套作模式下,两个品种的惯性矩明显小于单作模式,而弹性模量明显大于单作模式。'C103'在单作模式下茎秆的抗弯刚度明显大于套作模式,而'南豆12'在两种种植模式下茎秆的抗弯刚度差异不大。在两种种植模式下,两个品种的弹性模量和抗弯刚度均为第一节间最大,且由低位节向高位节递减,可以作为筛选耐阴型品种的生物力学指标。
杨锦杨欢涂娅欣王瑞张黎骅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抗倒伏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
城市绿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5
2022年
为研究成都城市绿地昆虫群落功能团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变化,于2020年6-10月,采用扫网、网捕、搜寻、目测和振落等方法对成都3种功能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和道路绿地)昆虫进行调查。调查共采集昆虫29382号,隶属15目130科747种。其中半翅目Hem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在3种功能绿地中均属于优势类群;在不同功能绿地,植食性昆虫的丰富度总体高于寄生性、捕食性和中性昆虫;不同功能集团在各功能绿地的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植食性-捕食性昆虫(Ph-Pr)、植食性-寄生性(Ph-Pa)昆虫个体数在生产绿地中呈显著正相关(P<0.05),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昆虫群落结构最为相似;S/S和S/S两个稳定性指标表明:3种生境昆虫群落最稳定的时期是9月。结果表明,成都城市绿地昆虫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3种绿地昆虫群落组成较相似,各绿地间功能团结构特征无显著差异;各绿地功能团丰富度时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9月是成都市绿地昆虫群落结构最稳定的时期。
杨欢杨焮曹雯星张韬顾俊杰岳艳丽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生态位
成都市6座湿地公园中昆虫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被引量:1
2023年
2020年5月至9月,采用随机取样和系统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的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香城湿地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和南湖湿地公园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6座湿地公园中,共采集昆虫样本9993号,记录了16目141科486种昆虫,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蜻蜓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桤木河湿地公园和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中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高,昆虫群落结构复杂;在6座湿地公园中,植食性昆虫的科、物种和个体数量都远大于捕食性昆虫、中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只有少数湿地公园中的植食性昆虫与捕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量之间、植食性昆虫与寄生性昆虫物种数量之间和个体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杨欢张韬曹雯星徐自强陈红星岳艳丽顾俊杰
关键词: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湿地公园
烟草含钾量的基因型差异及钾高效品种筛选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高含钾量是优质烟叶的一项重要指标。比较不同烟草品种的含钾量及其对施用钾肥的反应,为筛选高钾基因型烟草品种提供基础。【方法】以93份烟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凉山州进行连续两年的大田试验。设置常规钾(K_2O=300 kg/hm^2)与低钾(K_2O=150 kg/hm^2)两个水平,成熟期测定烟叶含钾量,以聚类分析将烟草分类,并分析其在不同叶位间的基因型差异。【结果】施钾量影响烟草上、中、下部叶片钾含量,常规钾水平下的烟叶含钾量高于低钾水平,常规施钾量下的上、中、下部烟叶含钾量分别为低钾水平下的1.13、1.14、1.15倍(2014年)和1.10、1.25、1.35倍(2015年)。将烟叶含钾量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被划分为高钾型、普通型和低钾型3类,并筛选获得了典型材料。高钾型烟草的上、中、下部烟叶含钾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型及低钾型烟草材料。常规施钾水平下,高钾型烟草的上、中、下部烟叶含钾量分别是低钾型的1.50~1.92、1.54~2.52、1.31~2.36倍;低钾水平下分别为1.27~1.93、1.66~2.24、1.72~1.73倍。【结论】高钾基因型烟草上、中、下部烟叶的含钾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型和低钾型;普通型上部叶的含钾量与低钾型烟草之间无显著差异,中、下部烟叶含钾量普通型显著高于低钾基因型。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筛选获得了6份高钾型烟草材料,包括嘎吉红大、长叶红大、达白1号、达白2号、MFZS、930032-7,可应用于烟叶生产,亦可为富钾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育种亲本材料。
杨欢王勇王勇李廷轩郑传刚
关键词:烟草含钾量基因型差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