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雪瑞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基质
  • 2篇叶片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检...
  • 2篇有机物
  • 2篇有机物检测
  • 2篇质谱
  • 2篇污染物检测
  • 2篇小麦
  • 2篇小麦叶
  • 2篇小麦叶片
  • 2篇黑碳
  • 2篇
  • 1篇低碳交通
  • 1篇溶解氧
  • 1篇四氯化碳
  • 1篇碳减排
  • 1篇浓度梯度
  • 1篇喷涂
  • 1篇切片技术

机构

  • 7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申通地铁...

作者

  • 7篇杨雪瑞
  • 5篇修光利
  • 4篇王芳芳
  • 4篇周磊
  • 2篇赵骏
  • 1篇顾小钢
  • 1篇郑懿
  • 1篇吕树光
  • 1篇高磊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黑碳均匀覆盖于导电双面胶上,通过滴加有机物溶液、风干,得到表面附着有机物的黑碳;S2,对有机物在黑碳表面进行原位质谱识别检测方法的探索,包括:...
杨雪瑞周磊石梦瑶王芳芳修光利申鹏林徐航金妍赵骏周嘉榕
一种用于小麦叶片表面苯菌酮的质谱成像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小麦叶片表面苯菌酮的质谱成像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表面附着有苯菌酮的小麦叶片;S2,将基质通过升华法涂覆到小麦叶片的表面;S3,设置喷涂厚度为0.7μm‑1.5μm,激光斑点直径及激光强度...
周磊张学维洪明慧杨雪瑞万子豪修光利陈治洪慧王芳芳金紫薷史丛闪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去除典型吡啶类农药机制研究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然而农药的过度投加,导致此类污染物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频繁检出,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甚至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系统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含有吡啶环类结构的农药几乎遍及所有农药种类之中。...
杨雪瑞
关键词:吡啶类农药硫酸根自由基溶解氧
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的碳减排贡献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2025年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低碳交通的绿色发展及移动源的温室气体减量排放做出了突出贡献。定量分析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的碳减排贡献,将为低碳城市建设及绿色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以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以轨道交通运营期的线路及站点能耗所产生的碳排放为核算边界,建立基于“自下而上”的碳减排核算方法。估算得到上海市轨道交通2023年碳减排量为4355304.39 tCO_(2)。通过分析运营期内的客流以及能耗情况对轨道交通碳减排量的影响,并对比典型区域和线路的碳减排潜力,结果发现轨道交通仍具有巨大的降碳发展空间。结合情景假设,本研究对轨道交通未来的低碳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研究证实在能源结构调整下,相较于其他交通模式,轨道交通仍具有明显的碳减排优势。本研究的结果将为低碳交通的绿色发展,充分挖掘轨道交通碳减排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岳阳杨雪瑞杨雪瑞郑懿郑懿
关键词:低碳交通城市轨道交通
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黑碳均匀覆盖于导电双面胶上,通过滴加有机物溶液、风干,得到表面附着有机物的黑碳;S2,对有机物在黑碳表面进行原位质谱识别检测方法的探索,包括:...
杨雪瑞周磊石梦瑶王芳芳修光利申鹏林徐航金妍赵骏周嘉榕
一种用于小麦叶片表面苯菌酮的质谱成像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小麦叶片表面苯菌酮的质谱成像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表面附着有苯菌酮的小麦叶片;S2,将基质通过升华法涂覆到小麦叶片的表面;S3,设置喷涂厚度为0.7μm‑1.5μm,激光斑点直径及激光强度...
周磊 张学维 洪明慧杨雪瑞 万子豪修光利 陈治 洪慧王芳芳 金紫薷 史丛闪
热活化过硫酸钠耦合甲酸技术研究——处理水溶液中四氯化碳与六价铬污染被引量:8
2016年
以甲酸为活化剂,耦合热活化过硫酸钠技术产生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从而还原去除水溶液中四氯化碳(CT)和Cr(Ⅵ),考察过硫酸钠和甲酸初始浓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与甲酸浓度均为100mmol/L时,单独CT或Cr(Ⅵ)分别在120min、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50℃),且污染物去除效率随过硫酸钠及甲酸浓度升高而增强.在CT和Cr(Ⅵ)复合污染体系中,Cr(Ⅵ)的存在能够抑制CT降解,且抑制程度随Cr(Ⅵ)初始浓度升高而提高,但Cr(Ⅵ)去除率随CT初始浓度增大而升高.加入CO_2^-猝灭剂(甲基紫精)能够抑制CT降解,但促进Cr(Ⅵ)去除,表明有机物的存在能够增强Cr(Ⅵ)去除效率.
高磊顾小钢吕树光李晴宜杨雪瑞王贝宁卢泽海
关键词:四氯化碳六价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