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维生素A棕榈酸酯传递体处方及工艺优化
- 2014年
- 以粒径、ζ电位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剪切速度、乙醇溶液滴加速度及高压均质次数等工艺因素,以及磷脂种类、表面活性剂、电解质及投药量等处方因素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1)传递体的影响,并初步评价了传递体的稳定性。所得最佳处方与工艺为:取大豆磷脂1 g、Tween-80 0.2 g和1 0.2 g,溶于无水乙醇0.5 ml中;另取苯氧乙醇0.5 g溶于水约100 ml中。水相保持13 000 r/min的剪切速度,以2 ml/min速度滴加乙醇溶液,得初级传递体,然后在1 500 bar压力下均质1次得纳米传递体。优化后产品的平均粒径为(100.8±16.5)nm,ζ电位为(-43.7±1.1)mV,包封率为(96.2±1.2)%,但该传递体在4℃贮存6个月粒径和药物含量下降,ζ电位绝对值增大。
- 陈文荣龙晓英陈宝林婉婷王一帆
- 关键词:传递体
- 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及其在葛根芩连制剂(汤剂及微丸)中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的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比较37℃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及其在葛根芩连制剂(汤剂及微丸)中不同pH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为其口服吸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摇瓶-高效液相法测定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及其在葛根芩连制剂(汤剂及微丸)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在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在pH1.2、4.5、6.8条件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单一成分的溶解度分别是27.088~ 30.805、0.007~ 11.694、0.181~2.169 mg·mL^-1,3种成分在葛根芩连汤剂及微丸中溶解度范围分别是57.518~68.450、11.652~12.416、4.402~5.688 mg·mLL^-1和2.545~2.922、0.287~0.548、0.332~0.522 mg· mLL^-1;相应条件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单一成分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范围分别是0.081~0.136、0.689~3.706、0.244~0.579,3种成分在汤剂及微丸中的油水分配系数范围分别是0.290 ~0.603、3.032~10.019、1.110~3.952和0.150~0.217、0.486~8.305、0.440 ~0.838.结论 受到多种成分的相互影响及提取、制剂工艺的影响,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与单一成分相比差异较大.与葛根芩连微丸相比,葛根芩连汤对复方中难溶性成分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可能有利于药物体内吸收,为中药剂改工艺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测定制剂中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为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口服提供一定依据.
- 林婉婷龙晓英陈文荣王一帆
- 关键词: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
- Z-综合评分法优化葛粉速溶颗粒制备工艺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和优化葛粉速溶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选取糖粉-葛粉比例、泡打粉-葛粉比例、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颗粒溶化时间和颗粒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用Z-综合分析法优选制备工艺。按优选工艺制备3批样品,考察其性状、水分含量、溶化性及糊化试验等。Al(NO3)3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等量递增法往研钵中依次加入泡打粉1.2 g,糊精1.8 g,糖粉24 g和葛粉33 g混合均匀,加约5 mL温水(35~40℃)混匀,捏成团块状,在35℃环境下放置40 min,使其内部充满多而密的孔洞,体积膨大,质地松软,挤压过筛(10~14目),60℃干燥40 min,整粒,即得葛粉速溶颗粒。制得3批样品,大小均匀,呈乳白色,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现象,溶化性试验合格,85℃左右热水冲溶全部糊化。颗粒水分含量<6.0%,总黄酮含量0.327 mg.g-1。结论:葛粉速溶颗粒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稳定,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其质量评价。
- 时军林婉婷廖华卫
- 关键词:总黄酮
- 灰黄霉素纳米乳体外脂解过程中药物动态分布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建立与优化体外脂解模型,并研究灰黄霉素(griseofuvin,GRI)自纳米乳(self-nan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NEDDS)体外脂解过程中药物动态分布情况。方法以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脂解的程度和速度为指标优化体外脂解模型,采用优化的模型研究甘油三酯的结构及含量对灰黄霉素自纳米乳(GRI-SNEDDS)体外脂解过程中药物在水性胶束相、沉淀相及脂质相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优化后体外脂解体系组成:胰脂酶浓度800 U·m L-1,胆盐/磷脂胶束浓度为5/1.25mmol·L-1,缓冲体系是50 mmol·L-1Trizma maleate,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的脂解选择一次性加入5mmol·L-1Ca2+,而长链甘油三酯(long chain triglyceride,LCT)则是逐步加入0.008 mmol·min-1Ca2+。相同甘油三酯含量下,长链甘油三酯自纳米乳脂解后水性胶束相中灰黄霉素的百分含量比中链甘油三酯自纳米乳高;灰黄霉素自纳米乳中甘油三酯含量增加一倍后,长链甘油三酯自纳米乳脂解后水性胶束相中灰黄霉素的百分含量显著提高了32.4%,而中链甘油三酯自纳米乳仅提高5.7%。结论甘油三酯的脂解程度和速度与其自身结构、组成及体外脂解体系的组成有关。与非脂解相比,体外脂解后灰黄霉素由单一分散在水相油滴中变为分布在水性胶束相、沉淀相及脂质相,并随油的组成及浓度变化而有所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为自纳米乳的吸收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林婉婷龙晓英吴慧仪卢彬张颖峰
- 关键词:灰黄霉素
- 复方丹参制剂口服吸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9
- 2013年
- 本文对复方丹参制剂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口服吸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尤其是对复方丹参方中的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三七皂苷类成分等有效成分胃肠道吸收差的原因及机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脂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水溶性成分的生物膜渗透性与黏附性来提高这些成分吸收进行了较系统的文献总结与分析,为复方丹参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潘素静龙晓英林婉婷陈永钧
- 关键词:复方丹参制剂口服吸收溶解度新型给药系统
- 中美2个布洛芬软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中国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简称石药)和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简称辉瑞)生产的布洛芬软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旨在为布洛芬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转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布洛芬软胶囊的体外溶出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软胶囊内容物后血浆中的布洛芬质量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2个厂家生产的布洛芬软胶囊在p H 1.2 HCl溶液、p H 5.0及p H 7.2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形态和累积溶出度的差异均不明显;随着溶出介质p H值的升高,软胶囊中布洛芬的累积溶出度也略有增加,20 min内的累积溶出度〉75%,符合《中国药典》的标准。2个产品的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0~12:石药的分别为0.5 h、(164.88±55.30)μg/m L、(724.48±111.41)(μg·h)/m L,辉瑞的分别为0.5 h、(194.32±48.55)μg/m L、(697.42±133.55)(μg·h)/m L。结论 2个产品的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姚永新林婉婷廖华卫李如奎李自珍卢鹏伟
- 关键词:布洛芬软胶囊体外溶出度体内生物利用度
- 中药美白机制及功效评价进展被引量:26
- 2014年
-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中药提取物作为美白剂的美白机制及相关功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中药提取物通过改善皮肤微循环、抑制黑色素形成以及抗氧化作用协同改善皮肤肤色的机制;介绍了如何系统评价具有多种功能协同作用的中药美白剂。
- 王一帆赖家珍龙晓英陈文荣林婉婷
- 关键词:美白中药微循环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