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昭旭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生物材料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评价
  • 1篇纤维蛋白
  • 1篇纤维蛋白原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作者

  • 1篇奚廷斐
  • 1篇郭婷婷
  • 1篇万子义
  • 1篇杨立峰
  • 1篇许建霞
  • 1篇王昭旭

传媒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一种体外评价生物材料血栓形成的新方法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心血管支架以及其他与血液接触的材料已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血栓评价方法来评价这些材料的血栓形成情况。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拟建立一种新的体外评价生物材料血栓形成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对照观察,于2007—12/2008-08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1只,普通玻璃为盐城荣康玻璃器材有限公司产品,医用硅橡胶和医用聚乙烯为天津塑料制品研究所产品。方法:采集兔心脏血,以38g/L枸橼酸钠部分抗凝,然后每隔3min向部分抗凝的血液中加入枸橼酸钠进行全抗凝,分离血浆,检测血浆中剩余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法制备部分抗凝血,分为阳性组、硅橡胶组、聚乙烯组、阴性对照组,前3组分别将硅化玻璃管中的部分抗凝血与玻璃、硅橡胶、聚乙烯接触,阴性对照组管中不加入任何物质,15min后向各管中加入枸橼酸钠进行全抗凝,分离血浆,检测血浆中剩余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主要观察指标: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与血栓形成量的关系,比较硅橡胶、聚乙烯与玻璃的血栓形成程度。结果:随着部分抗凝血液在体外暴露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量逐渐增多,抗凝剂加入越晚,剩余血浆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就越低,表明纤维蛋白原量与血栓形成量成反比。与阳性组比较,聚乙烯组、硅橡胶组、阴性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平均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t=2.842~3.737,P〈0.05);聚乙烯组、硅橡胶组纤维蛋白原平均质量浓度基本相似(t=0.747,P〉0.05),但两者均小于阴性对照组(t=3.691,3.192,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法可以作为评价生物材料血栓形成的初筛实验,用聚乙烯、硅橡胶和玻璃对该法进行了评价验证,结果�
杨立峰奚廷斐许建霞郭婷婷万子义王昭旭
关键词:生物材料纤维蛋白原体外评价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