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化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学冶金工程更多>>
-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技术进展与突破被引量:3
- 2020年
- 介绍了低阶煤利用现状和典型固体热载体技术特点,分析了现有技术难以大规模工业化的根源和瓶颈,并从化学反应角度提出了实现热解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内构件移动床热解技术利用内构件调控作用,将热解油气定向导出反应器,最小化初级热解产物二次反应,并实现热解油气原位过滤除尘和重质组分选择性裂解提质,创新了热解反应调控,突破了传统热解局限性。而固体热载体内构件移动床热解技术充分结合内构件调控与固体热载体加热,实现焦油高收率和高品质,并有效抑制油气粉尘夹带,为固体热载体热解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 薛璧薇韩振南王超王超
- 关键词:煤热解固体热载体
- NiMo/Al_(2)O_(3)催化剂中Mo含量对页岩油加氢提质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以高比表面积的氧化铝(Al2O3)为载体,通过水热浸渍法合成NiMo/Al2O3催化剂,并探索不同Mo含量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页岩油的加氢提质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反应条件为温度380℃、压力4 MPa、空速4 h^(-1)、氢油体积比600∶1时,硫脱除率达到67.4%。加氢提质后页岩油中的硫氮含量符合中国轮船用柴油标准(GB/T17411),同时相比于原料油,产品油粘度和密度降低、热值提高。XRD表征结果显示,Mo含量的增加,有助于Ni组分的分散,并使增加的Mo^(6+)与Ni^(2+)形成少量活性相NiMoO_(4),提高了催化反应的活性。XPS结论证明Mo含量的增加,促进了Ni^(2+)和Mo^(6+)组分的生成。结合HRTEM发现Mo质量分数为17%时负载均匀,并富含较多的缺陷位点,继续增加Mo含量会拉长MoO_(2)晶粒长度形成堆垛,引起Mo原子团聚降低催化活性。
- 余彦博张梦娟王超王超王康军许光文
- 关键词:页岩油
- 射流冲击纳米流体对半圆形螺旋通道传热特性的影响
- 2023年
- 为提高管式反应器外半圆形螺旋通道的换热效果,在传统螺旋通道壁面上设置了射流入口,采用三种纳米流体(CuO-H_(2)O、Al_(2)O_(3)-H_(2)O和TiO_(2)-H_(2)O)作为传热流体,基于Mixture混合模型探究了不同纳米流体在不同Re=10000~36000、不同射速比下对半圆形螺旋通道换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传热强化因子PECj0和PECj分别评价了半圆形螺旋通道增加射流前后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射速比ε=0~5时,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压降最大,CuO-H_(2)O纳米流体的压降最小。在ε=0时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传热效果最好,其平均Nu数是H_(2)O的1.31倍。与ε=0相比,在ε=1~5工况下,螺旋通道平均Num最高提升了52.01%。随着射速比的增加湍动能越大,射流与主流混合效果越好。各射速比工况下射流冲击的影响范围为0°≤θj≤50°,在ε=3时,螺旋通道产生三涡结构。PECj0随Re先增加后降低,在Re=20173时取得最大值,PECj随射速比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对比,射流冲击Al_(2)O_(3)-H_(2)O纳米流体对螺旋通道传热提升效果最佳。
- 王超王宗勇张伟韩旭刘磊付启慧
- 关键词:纳米流体射流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 射流角度对三角形螺旋夹套传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采用CFD软件中的Fluent模型对三角形螺旋夹套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Re下的平均努塞尔数(Nu_(m))、轴向截面努塞尔数(Nu_(a))、径向局部努塞尔数(Nu_(c))、平均阻力系数(f)以及传热强化因子(PEC)随射流角度(α)的变化关系,得到了Nu_(m)和f与Re和α的拟合关联式。模拟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Re范围内,Nu_(m)和f均随着α的增大而增大;在射流入射点附近相对螺旋角处于0.543~0.700范围内Nu_(a)增大明显,最大Nu_(a)相比Nu_(m)提升了30%;Nu_(c)沿竖直壁面呈现两端及中心高的分布特点;PEC随着α的增大呈现先下降(α=30°~135°)后上升(α=135°~150°)的变化规律,α=30°~45°范围内PEC接近,且PEC最高。
- 张伟王宗勇王超韩旭刘磊
- 关键词:三角形截面对流传热射流螺旋流
- 端氢基聚硅氧烷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从端氢基聚硅氧烷的结构特点出发,介绍了端氢基聚硅氧烷的独特性能,综述了端氢基聚硅氧烷在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树脂改性、织物整理、日化产品、涂料、医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 王超马疆霍金灵于飞
- 关键词:硅氢加成反应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扩链剂整理剂
- 热解二次反应中煤灰对硫迁移特性的影响机制被引量:1
- 2021年
- 煤灰作为热载体的热解二次反应中存在煤灰和挥发分的交互反应,势必影响到热解产物的分布特性。为此,本研究将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二次反应过程中煤灰对硫迁移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小龙潭煤灰在二次反应过程中的低温阶段抑制了H_(2)S和COS的析出,主要归因于煤灰中Fe_(2)O_(3)对含硫气体的固定;然而在高温阶段(≥800℃)促进了H_(2)S和COS的析出,这是由于煤灰中硫酸钙与热解煤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大量的H_(2)S和COS。为进一步揭示煤灰在高温下的作用机制,研究了煤灰主要组分Fe_(2)O_(3)和CaSO_(4)的影响规律,发现800℃时添加Fe_(2)O_(3)显著降低了煤气中H_(2)S和COS的析出量,而CaSO_(4)促进了H_(2)S和COS的析出,证明了煤灰对含硫气体的影响规律与其所含的Fe_(2)O_(3)和CaSO_(4)密切相关。
- 贾鑫王勤辉张玉辉韩振南宋兴飞王超付亮亮许光文
- 关键词:煤热解煤灰硫
- 一种小颗粒碳酸盐矿石煅烧联产高纯CO<Sub>2</Sub>反应器及其方法
- 一种小颗粒碳酸盐矿石煅烧联产高纯CO2反应器及其方法,所述反应器包括矿石进料口,移动床反应器,中心集气腔,气体产物出口,固体产物出口,空气进口,清洁燃气进口,烟气出口,燃烧室,排料装置,传热壁。工艺包括小颗粒碳酸盐矿石于...
- 许光文徐梓馥韩振南程继光闫玉麟贾鑫张玉辉王超黄小锐黄哲哲梅杰
- 一种耦合裂解及重整制氢的重质油加氢提质工艺
- 一种耦合裂解及重整制氢的重质油加氢提质工艺,涉及一种重质油加氢提质工艺,本发明采用裂解及重整制氢与固定床催化加氢提质的耦合工艺,可通过切换阀实现并联多个管式反应器独立或同时操作,实现催化加氢,催化脱硫,催化脱氮,催化脱氧...
- 许光文张梦娟王超王康军韩振南
- 文献传递
- 射流管插入深度对螺旋通道传热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揭示射流管插入深度对螺旋通道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相对插入深度(δ=0~0.625)下通道内流场特性和强化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δ的增大,射流核心区到达外壁面的距离变短,在射流入射位置处射流管两侧的二次涡范围扩大,流体对上下壁面的冲击作用增强;上、下传热壁面的局部努赛尔数Nu_(c)随着δ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最佳传热位置(Nu_(c)最大的位置)随着δ的增大向外壁面靠拢;内壁面的Nu_(c)在射流管壁内侧范围随着δ的增大而减小,在外侧范围随着δ的增大而增大;射流管插入深度增加对螺旋通道外壁面传热性能提高的效果最为明显;截面努赛尔数Nu_(θ)随着螺旋角度γ的增大呈现3个变化区域,即入口区域、射流影响区域和出口区域,其中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的Nu_(θ)随着γ的变化保持稳定,但出口区域的Nu_(θ)比入口区域高19%左右,Nu_(θ)最大值位于射流入射点下游5°左右的位置;在螺旋角度γ=-15°~45°的范围内射流对传热的影响最大,传热的影响范围基本与射流管的插入深度无关;综合换热评价指标(PEC)随着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δ=0.250是螺旋通道最佳的综合传热性能结构参数。
- 韩旭王宗勇张伟王超刘磊
- 关键词:数值模拟射流管传热性能
- 实现固体燃料燃烧原始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解耦燃烧方法
- 实现固体燃料燃烧原始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解耦燃烧方法,该方法通过固体燃料在低温贫氧条件下进行“部分热解”生成具有再燃脱硝能力最大的焦油成分用于高效还原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通过部分热解‑完全热解、焦炭还原和焦油再燃脱硝,固体...
- 韩振南王超许光文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