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娟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发展历程及思路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经历了利用党外力量制约监督的萌芽和建立相关制度的初创,经制度化、法制化和体系化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机制,并健全和完善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反思这一构建历程所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的原则,有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胡丽娟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权力监督
- 孔多塞的“进步之链”评析:内涵、特质与影响
- 2019年
- 孔多塞是近世进步主义的重要奠基者与代表人物。孔多塞的"进步之链"不是单一的线串,而是一条五彩斑斓的链索,关涉着"历史连续性的链索"、"知识、自由、美德、权利、幸福的链索"、"国家、民族之间进步的链索"、"个体与人类之间进步的链索"等丰富内容。从思想特质上看,孔多塞的进步观念杂揉着浪漫的乐观主义、理性主义、普适主义与平等主义。正如孔多塞的"人类精神史表"是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等历史分期的很好补充一样,他的"理性"进步史观与启蒙时代的"经济"进步史观相映成趣。深入探究孔多塞的"进步之链"是我们全面科学把握西方进步与文明理念的重要链环。
- 项松林胡丽娟
- 关键词:孔多塞理性主义启蒙思想家
- 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内涵、框架与方略——以浙江数字教育改革实践为例被引量:7
- 2022年
- 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建设内容不清晰、治理模式成效不明显、体制机制创新少等问题。基于此,通过梳理浙江省域整体数字化改革的背景,界定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浙江建设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逻辑,进而设计区域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结构,包括基础设施体系、资源应用体系、教育大数据开放服务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和发展制度体系,同时,从完善规划设计、加大资源投入、落实评价和坚持开放共享四个方面,提出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方略。
- 王会军胡丽娟
- 关键词: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 民国“宪政之父”张君劢对宪法认识的三个转变
- 2013年
- 人称民国"宪政之父"张君劢毕生致力于民国的宪政事业,在其一生中对中西方宪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对宪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层层深入全面客观的过程,先后出现不同的转变。对西方宪法的理解介绍从早年的出于立宪强国目的转变为着眼于"民主"的目的;对宪法的实质与目的理解,从保障人权转变到集中国家权力,后又回归到限制国家权力、保障自由人权;在宪法的实践上,张君劢既注重文化层面对国民素质的改造,也注重实际政治层面的宪政制度建设,但中间有过以民智不足为由而淡漠宪法实践。这些转变必将有助于正走向宪政的今人对宪政、宪法的更好的理解。
- 胡丽娟王会军
- 关键词:张君劢宪政宪法
- 真立宪与真秩序——李剑农的政治调和思想
- 2013年
- 李剑农诠释了政治调和本义,辨析了相反的非理调和,入木三分地剖析了民初政治调和困境。他以英国宪政与地方制度为典范对政治调和的法治基础与社会基础作出详细阐述而提出真立宪与真秩序理论。针对当时的历史情境,他亦深刻指出政治调和虽非短时能达,但要准备渐进之功。
- 胡丽娟
- 妥协缺席:中美比较视野中民初第一次制宪会议的败因
- 2011年
- 诚然美国费城制宪会议的成功有其方方面面的得天独厚的因素,但其会议代表的妥协精神与会议中实施的妥协行为不失为最为关键的因素。以美为镜鉴,民初第一次制宪会议的失败,尽管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但很大程度上是会议中妥协的缺席所致,不仅会议代表缺乏妥协精神,会议组织失却妥协氛围,而且制定出的宪法所设计的亦是匮缺妥协的失衡政体。两种制宪会议由于其妥协与否决定了各自一成一败截然不同的命运。
- 胡丽娟
- 关键词:妥协
- 从动员群众到以人民为中心——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特征与时代价值
- 2020年
- 从建党之初的动员群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群众自觉,再到新时代的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在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丰富和发展起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创新发展。它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的理论起点与价值归宿。正是坚持了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我们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唯有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胡丽娟
- 关键词:群众路线历史发展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自由观
- 2015年
- 自由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高扬,作为这场运动统帅的陈独秀在这一时期对自由的理解包含了"绝无以奴隶自处之义务"与"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两个方面,既宣传了西方基于个人主义的自由概念,又批判了传统孔教儒学的专制压迫,还开始动员国民直接参与政治行动,其自由观呈现出西方两种自由传统杂糅的状态,内容复杂兼具局限性,烙着时代的印记。
- 胡丽娟
- 关键词:自由观新文化运动
- 习近平关于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 2022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执政规律、党建规律和治理规律的高度,回应了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明确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和科学定位,积极探索了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建设的重要路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
- 胡丽娟徐友龙
-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党的建设
-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衰落原因探析
- 2011年
-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深具由妥协实现民主转型的政治智慧,其衰落不仅在于身处激进时代的"不合时宜",更在于民初的历史土壤不适宜妥协政治文化的生长。决定思潮衰落命运的是与生发妥协的英美截然相反的历史土壤,不仅有深厚的帝制大一统结构下专制强王权、一元论与人治等政治文化传统,而且有"国家强于社会"、农民阶级与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东方农民社会。
- 胡丽娟
- 关键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