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威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篇优化设计
  • 1篇烧蚀
  • 1篇设计准则
  • 1篇身管
  • 1篇陶瓷复合装甲
  • 1篇特性分析
  • 1篇铁基
  • 1篇炮身
  • 1篇装甲
  • 1篇吸能
  • 1篇吸能特性
  • 1篇面密度
  • 1篇目标函数
  • 1篇抗弹性能
  • 1篇火炮
  • 1篇火炮身管
  • 1篇复合结构
  • 1篇复合装甲
  • 1篇壁温
  • 1篇壁温度

机构

  • 4篇中国兵器科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袁威
  • 2篇白利红
  • 2篇钟涛
  • 2篇武海玲
  • 2篇苗成
  • 1篇李树涛
  • 1篇余永刚
  • 1篇杨伟苓
  • 1篇梁西瑶
  • 1篇曹连忠
  • 1篇杨林
  • 1篇王鹏
  • 1篇葛朝晖
  • 1篇武新
  • 1篇李国飞

传媒

  • 4篇兵器材料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陶瓷复合装甲抗超高速破片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装甲车辆对超高速破片的防护需求,设计两种碳化硅陶瓷复合装甲,采用25 mm弹道炮和2 000 m/s的钨合金破片模拟弹进行靶试试验,考核两种结构抗超高速破片侵彻的防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硅陶瓷在2 000 m/s以上的弹丸速度水平下具有高效的抗侵彻能力;面密度约为135 kg/m2的碳化硅陶瓷复合结构,可实现对2 000 m/s钨合金立方体破片模拟弹的有效防护。
袁威苗成武海玲钟涛杨林杨林王鹏李国飞
关键词: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
用内膛表面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的作用效果被引量:3
2009年
提出一种利用火炮内膛表面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作用效果的研究方法。首先设计专用测温传感器,测量距身管内膛表面一定厚度处的温度变化,再通过身管内膛传热规律外推得到内表面温度。利用本方法,在14.5mm弹道枪上进行了一种新型缓蚀添加剂材料的筛选和配方试验研究,采用膛壁峰值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的作用效果。最终确定的新型缓蚀添加剂被用于采用高能、高爆温硝胺发射药的105mm穿甲弹中,降烧蚀效果良好。
葛朝晖余永刚曹连忠梁西瑶袁威
关键词:火炮身管烧蚀
铁基泡沫材料动态压缩力学性能与吸能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对抗冲击材料与结构的迫切需求,采用霍普金森压杆系统,研究铁基泡沫材料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并给出不同应变率下铁基泡沫材料的能量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铁基泡沫材料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敏感性,与静态压缩相比,动态加载条件下铁基泡沫材料的最大压缩应变更大,且动态压缩曲线出现应力平台段,应力平台值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铁基泡沫材料在4个应变率下的单位体积吸收能量分别为169.45、202.36、219.26、254.24 kJ/m3,其单位体积吸收能量值随应变率的增大呈线性上升趋势。
王鼎武海玲白利红王彦莉袁威
关键词:吸能特性
基于最小面密度准则的双层复合结构的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改进的Florence模型和最小面密度为设计准则,构建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分别计算不同材料组合的双层复合结构抗弹极限速度、面背板最佳厚度比随面密度的变化曲线。采用防护系数的方法表征其抗弹性能。结果表明:SiC+TC4组合的复合结构面密度最小,防护系数最大,最佳厚度比为4.1-4.5;该方法可用于指导双层复合结构的优化设计。
杨伟苓钟涛武新苗成李树涛袁威
关键词:复合结构设计准则目标函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