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蕾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新生淋巴管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植片
  • 1篇糖性
  • 1篇内障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管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角膜
  • 1篇白内障
  • 1篇半乳糖
  • 1篇半乳糖性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凌士奇
  • 2篇王涛
  • 2篇钟蕾
  • 1篇黎韦华
  • 1篇叶辉
  • 1篇邓娟
  • 1篇严浩

传媒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促进角膜移植后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分离生长”(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背景:角膜淋巴管有利于角膜抗原的运输,从而加速了抗原提呈的进程,在角膜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呈"平行"生长,因而很难对淋巴管在移植免疫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大小作出准确的评估。目的: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探索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生长变化。方法:建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大鼠模型130只,将受体大鼠随机等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拮抗组和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拮抗组大鼠在移植后第2天起腹腔注射单克隆抗体,隔天1次,连续2周,阻断角膜移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拮抗组大鼠角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在对照组中,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呈"平行"生长;(2)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拮抗组中,血管面积轻度减少,而淋巴管面积呈显著性减少(P<0.05);(3)在对照组中大鼠角膜排斥指数与血管面积、淋巴管面积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拮抗组大鼠角膜中虽然排斥指数与血管面积显著性相关,但排斥指数与淋巴管面积间无相关性;(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拮抗组中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5)说明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间出现了"分离生长";而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可以有效抑制角膜移植后的角膜新生淋巴管,从而提高植片的存活率。
叶辉严浩钟蕾王涛邓娟凌士奇
关键词: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新生淋巴管新生血管
探讨建立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的方法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的方法。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双眼均为观察眼,采用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每日对每只大鼠进行称量,A组:50%D-半乳糖10 g/(kg·d);B组:50%D-半乳糖15 g/(kg·d);C组:50%D-半乳糖10 g/kg,每日2次;D组:50%D-半乳糖15 g/kg,每日2次;E、F、G、H的注射剂量等同对应A、B、C、D组,A、B、C、D组在第10日开始加喝10%D-半乳糖水。每3 d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的浑浊程度一次。结果观察至第30日时,除最低剂量的E组(33.33%)外,各实验组的造模成功率均为100%,A^H各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33.33、66.67、33.33、0、16.67、0、16.67。总死亡率为20.83%,造模成功率为70.83%。结论腹腔注射半乳糖可以成功建立白内障动物模型,且造模的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是较稳定的半乳糖白内障动物模型。
钟蕾王婷王涛黎韦华凌士奇
关键词:半乳糖白内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