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曌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鼠肝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肝
  • 2篇小鼠肝组织
  • 2篇急性肝
  • 2篇急性肝损伤
  • 2篇肝损伤
  • 2篇肝组织
  • 1篇蛋白
  • 1篇对乙酰氨基酚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途径
  • 1篇亚硝胺
  • 1篇乙酰氨基酚
  • 1篇诱导肝癌
  • 1篇原纤维
  • 1篇热休克
  • 1篇热休克蛋白
  • 1篇热休克蛋白2...
  • 1篇胶原纤维

机构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李三强
  • 3篇马曌
  • 2篇卢华杰
  • 2篇韩红梅
  • 1篇徐正顺
  • 1篇乔伟强
  • 1篇石岩
  • 1篇王秀秀
  • 1篇张勇勇
  • 1篇吴秦川
  • 1篇胡景峰
  • 1篇杨博

传媒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阿奇霉素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HSP27表达的动态变化
2013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阿奇霉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以800mg.kg-1阿奇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设3h、6h、12h、24h、30h、36h、42h、48h和54h 9个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取10只小鼠,检测血清ALT和AST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HSP27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注射阿奇霉素后,小鼠血清AST和ALT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24h达到高峰,自54h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在注射阿奇霉素后3h肝脏HSP27表达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自12h开始下降,并于30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在阿奇霉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表达HSP27出现显著的动态变化,说明它可能参与了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石岩李三强徐正顺马曌乔伟强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热休克蛋白27阿奇霉素小鼠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IL-6跨信号途径对PC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IL-6跨信号途径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BALB/c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A组小鼠腹腔注射0.1 ml的PBS,B、C、D组小鼠均按500 mg/kg腹腔注射AAP溶液0.1 ml,C组小鼠提前1 h腹腔注射0.1 ml浓度为10μg/ml的IL-6跨信号途径的抑制剂sgp130Fc,D组小鼠提前1 h腹腔注射0.1 ml浓度为0.5μg/ml的IL-6跨信号途径的激动剂Hyper-IL-6。48 h后处死小鼠取肝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C组小鼠肝脏损伤加重,D组小鼠肝脏损伤减轻。B、C、D组PCNA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P<0.01),C组PCNA表达量低于B组(P<0.01),D组PCNA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IL-6跨信号途径在A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促进PCNA的表达,它可能有减轻肝脏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韩红梅李三强卢华杰张勇勇王秀秀马曌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胶原纤维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饲养清洁健康BALB/c小鼠40只,以30 mg/ml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作为饮用水,建立肝癌模型。在开始喂养后的0 w、4 w、8 w、12w、16 w、20 w和24 w,各处死3只动物,对所取肝脏组织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天狼新红染色,对胶原纤维进行检查。通过Image-Pro Plus 6.0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光密度积分(IOD)定量,应用SPSS 16.0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ANOVA显著性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结果小鼠在诱癌剂作用20 w后肝组织发生癌变;在4 w末,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IOD为(97.610±18.640),明显低于8 w末胶原纤维IOD水平[(377.054±63.668),P<0.05];在8 w末,胶原纤维IOD为(377.054±63.668),明显低于12 w末胶原纤维IOD[(625.875±110.846),P<0.05];在16 w末,胶原纤维IOD为(847.289±53.473),显著低于20 w末胶原纤维IOD[(1671.301±292.593),P<0.01];在20 w末,胶原纤维IOD为(1671.301±292.593),显著低于24 w末胶原纤维IOD[(3968.450±138.949),P<0.01]。结论胶原纤维在癌变的整个过程中沉积量逐渐增加,变化明显,可能与肝组织的损伤修复和癌变的扩散密切相关。
胡景峰李三强吴秦川付指挥马曌韩红梅杨博丁康熙杨省柯卢华杰
关键词:肝癌二乙基亚硝胺胶原纤维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