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花
- 作品数:3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亚热带稻田不同耕作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水稻轻型化栽培技术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深入比较和评估不同轻型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于2008年开始在中亚热带设置了耕作方式(深翻耕和浅旋耕)、秸秆还田与否和栽培方式(直播、抛秧和插秧)的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耕作和栽培方式不会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变化;但秸秆还田后水稻产量比不还田增加1.6%~7.6%。在土壤培肥方面,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变异较大,而浅旋耕和秸秆还田则能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与深翻耕相比,浅旋耕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5.1%~11.5%、2.2%~10.4%、5.5%~29.2%、7.8%~22.1%。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7%~6.6%、3.4%~5.5%、2.2%~5.O%、16.3%~49.3%。因此,浅旋耕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且水稻产量稳定,在中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 柳开楼李亚贞秦江涛夏桂龙刘金花胡惠文周利军叶会财徐小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稻产量土壤肥力
- 秸秆还田和休耕对赣东北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3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和休耕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的处理S1R0和S1R1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有高于不添加秸秆的处理S0R0和S0R1的趋势,并在2011年早稻收获时达到显著水平。添加秸秆对全量养分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2011年早稻收获时休耕处理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水稻的处理。与2009年早稻收获时相比,2011年早稻收获时S0R0和S1R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55.5%和29.3%,说明休耕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休耕处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连续种植水稻的处理速效钾含量则逐年下降。
- 庞成庆秦江涛李辉信刘金花
- 关键词:秸秆还田休耕土壤肥力稻田
- 赣东北双季水稻轻型种植和耕作模式评价被引量:16
- 2012年
- 近年来水稻轻型化栽培技术发展迅速,但很少有与传统人工移植的比较研究报道,对轻型化栽培技术能否获得高产尚存在争论。本文通过赣东北余江县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直播、抛秧和插秧3种种植方式以及机械深翻耕与浅旋耕秸秆还田对两年早稻和晚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插秧处理相比,直播处理缩短了水稻生育期;直播和抛秧处理降低了单株分蘖数、单株均重、成穗率和穗粒数;但提高了拔节后叶面积指数(LAI)和每平方米穗数。除2009年抛秧处理晚稻产量显著高于直播和插秧处理外,3种种植方式下的其他3季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与传统深耕处理相比,浅旋耕处理增加了水稻生长前期的分蘖数和单株干重,但降低了水稻生长后期LAI,并降低了成穗率,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机械还田处理能够提高抽穗后的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成穗率,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且显著性随时间而增加。综合而言,早稻以深翻耕、直播和秸秆还田组合产量最高,而晚稻以深翻耕、抛秧和秸秆还田组合产量最高。从经济效益来看,与深翻耕插秧组合相比,浅旋耕抛秧和浅旋耕直播组合下早稻成本分别降低了16.4%和22.3%,晚稻成本分别降低了14.5%和18.3%。
- 刘金花秦江涛张斌夏桂龙陆金贵甘三芽余瑞新
- 关键词:水稻轻型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