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敏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成藏
  • 1篇地震沉积学
  • 1篇东濮凹陷
  • 1篇岩相
  • 1篇岩相特征
  • 1篇隐蔽圈闭
  • 1篇油藏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期
  • 1篇油气成藏期次
  • 1篇致密砂岩
  • 1篇砂岩
  • 1篇扇体
  • 1篇识别技术
  • 1篇松辽盆地
  • 1篇盆地
  • 1篇期次
  • 1篇潜山油藏
  • 1篇圈闭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玉门油田

作者

  • 3篇唐敏
  • 2篇罗群
  • 1篇邵明礼
  • 1篇贾可心
  • 1篇黄捍东
  • 1篇赵玉涛
  • 1篇杨银平

传媒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模式与关键技术应用尝试——以扇体圈闭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不规则地质体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用常规的理论与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地震沉积学的引入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为有效识别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地震属性、沉积微相和隐蔽圈闭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对隐蔽圈闭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地震相分析、小波分频特殊处理和相控随机非线性高精度储层反演等技术则是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的关键技术。对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沙三下亚段各种扇体隐蔽圈闭的预测和勘探效果表明,"地震-地质一体化、理论-技术一体化"的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模式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罗群王崇孝唐敏黄捍东
关键词:隐蔽圈闭识别技术地震沉积学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油气成藏期次——来自流体包裹体证据被引量:10
2017年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的特征,受复杂构造运动的影响,原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根据烃类包裹体岩相特征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研究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成藏期次和时间。结果表明,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油气共经历三期油气充注过程和二次调整改造,第一期油充注发生在沙河子组沉积末期(141.5~135.0 Ma);第二期油气充注发生在登娄库组沉积末期—青山口沉积时期(116.0~91.5 Ma);第三期油气充注发生在嫩江组沉积时期(81.0~72.5 Ma)。第一次原油调整改造发生在营城组沉积晚期到登娄库组沉积早期(128.1~121.0 Ma);第二次原油调整改造和第一次天然气调整改造发生在新近纪(4.0~1.0 Ma)。德惠断陷经历较为复杂的油气成藏过程。
赵玉涛邵明礼贾可心林爽唐敏
关键词:油气成藏期次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松辽盆地
致密砂岩裂缝性潜山油藏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以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中生界裂缝性油藏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致密砂岩裂缝性潜山油气藏是一类特殊的油气藏类型。从构造、岩性与物性、岩心裂缝发育、油气运聚成藏条件等多方面详细描述和总结了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中生界裂缝性致密砂岩潜山油藏的基本特征,认为基底大断裂控制了潜山的构造格局,裂缝与沿其分布的孔洞及其构成的缝洞系统是砂岩油藏的输导体系和储集空间,油源断裂、缝洞输导体系及缝洞型圈闭的发育与分布是控制砂岩裂缝型潜山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中生界砂岩裂缝性油藏的成藏模式对华北地区中生界潜山勘探有重要借鉴作用。
罗群杨银平唐敏
关键词:致密砂岩裂缝性油藏中生界
共1页<1>
聚类工具0